七月
一日 星期一 晴
駿齋
接駿齋信,謂S. N. 杜已得委員長允諾,將派專機為我們空運。抄寫我的詩作。進城干洗衣服。訪彭雪生和璉髣。去榮樂園赴彭的餐會,客有劼人、太玄、漣波、時珍、公權(quán)、賓田、雨僧、文通和石蓀。已告彭我不去重慶,但他堅持暫不談此問題,留待以后決定。文通說他從《道藏》中得到失傳的成玄瑛《老子疏》,并已制成平版。甚有趣。
二日 星期二 陰
寫詩。下午念生來。聞秦宣夫在成都。
三日 星期三 雨
柳漪 江清 采芷 項瑤 云生
下午寫信。昨晚睡眠不佳!一是晚飯后飲綠茶,二是妻未歸,宿于祁家。
四日 星期四 大雨
寫成詩稿,為此甚喜。讀完《巢經(jīng)巢詩集》。
五日 星期五 晴
振文 岱孫 夢琴 公權(quán)
和公權(quán)韻成詩一首。寫數(shù)信。讀《放原詩集》。
六日 星期六 晴
進城取所洗衣服。到拍賣行,欲覓一灰色上裝,未得。洗妻與孩子們的照片。去郵局詢寄北平包裹郵資。到中華航空公司。
七日 星期日 晴
寫成詩抄序,不甚滿意。與妻及孩子照相。參加劉景源、鄭學經(jīng)及蘇景煊之午餐會,遇守愚。參加羅念生之晚餐會,遇宣夫,餐后邀他來我家,相談甚歡。
八日 星期一 晴
學濂 云生 周屏山 陸樹德 鐘蕓
寫信。抄寫《詩選》前言,校正用時頗多。下午去中華航空公司并購物。
九日 星期二 晴
訪劉明揚,不遇,訪宣夫,亦不遇。讀偵探小說。
十日 星期三 陰晴不定
于文烈 萬杰 希泌 公權(quán) 傅尚巖
再訪劉明揚,仍不遇,只好留一信,請簽署去重慶機票的申請表。為林大夫祝壽,并在彼處午餐。
十一日 星期四 陰
讀完江奈生·拉鐵摩爾的《資料室里的小姐》。(Jonathan Latimer's: The Lady in the Mergue)
十二日 星期五 晴
兢耕 黃元亮 劉治乾 王叔培
從陳代毅處領(lǐng)取五十萬元。遇拾遺。黎宗獻和南克敬來訪,遇于九眼橋,然后同去一茶館談話。他邀我于二十一日上午九時為聯(lián)大校友講話,允談以聯(lián)大現(xiàn)狀。開始寫《動亂時代》。
十三日 星期六 晴
文章寫成。傅尚巖來訪,印象不錯。
十四日 星期日 晴
鳳元 慰堂 小孟
單太太及國平來,談五小時。參加曲會。
十五日 星期一 陰
欽立
寫成紀念丐尊文章《教育家的夏丐尊先生》。下午購物。
十六日 星期二 晴
祖文 明揚 雪舟 星野
昨晚寫成《語文零拾》序。寫成《關(guān)于月夜蟬聲》一文。
十七日 星期三 晴,酷熱
讀完約翰·迪在森·卡爾的《蠟像館中的尸體》。報載,一多于十五日下午五時許遇刺,身中七彈。他的三子與他在一起,亦中五彈。一多當即身亡,其子尚未脫離險期。聞此,異常震驚。自李公樸街頭被刺后,余即時時為一多的安全擔心。但未料到對他下手如此之突然,真是什么世道!
十八日 星期四 晴,晨大雨
聞一多夫人 伯倫 兢耕
上午寫信并寫稿。下午開始讀羅杰·弗賴伊的《視野和構(gòu)想》(Roger Fry: Vision and Design)。晚看到《新民報》關(guān)于飛機的消息,想到有必要整理行裝。晚寫信。讀孟實的《陶淵明》。
十九日 星期五 晴
鏤青 圣陶 健吾 朱孟實 祖怡 三弟
林聲錚來訪,請我寫一紀念一多的文章,當即允諾。讀弗賴伊著作。
二十日 星期六 晴
隱整理行李。寫《聞一多和中國文學》一文。
二十一日 星期日 晴
鐘蕓 駿齋 傅尚巖
到威儀為喬做外衣。參加西南聯(lián)大校友的聞一多追悼會,并作了《聞一多和中國文學》的講演。追悼委員會就致聞夫人電稿的措辭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其中的八個委員邀我在靜寧飯店午餐。訪雨僧和趙守愚。趙談了云大的政治運動情況。之彥告蘇聯(lián)解散第三國際。
二十二日 星期一 晴
上午收拾小包裹。下午寫信,寫稿。
二十三日 星期二 晴
林仲鉉(聲錚) 圣陶 了一 朱撫膺 石蓀 陳孔昭
去郵局寄書十七包。下午妻收拾大包裹,家里甚亂。讀弗賴伊著作。
二十四日 星期三 晴
千帆
到郵局寄大包裹三件。國平及學卿來。
二十五日 星期四 晴
永良 采芷 平伯 石蓀 恒壽 繼侗 嘯威 江清岱孫 慰堂 立鵬 駿齋 海家
讀弗賴伊著作。廖夫婦來訪,著意款待廖新玉小姐。
二十六日 星期五 晴
善周
還部分家具。參加鄧岳康的座談會。
二十七日 星期六 晴
訪陳代敦先生,取存款。在財務(wù)問題上,他確是好助手。下午讀弗賴伊著作。
二十八日 星期日 晴,晨驟雨
物華 小孟 胡校長與四姐、之彥、馬大姐共照相。之后訪千帆,長談。昨日文藻來信,得知效武于七月二十二日(舊歷六月二十四日)得一男孩。
二十九日 星期一 晴
赴志和的生日宴會。
三十日 星期二 晴
孟倫
到郵局及中航公司。訪拾遺不遇。訪余中英太太。參加王伯涵、王印君和王少炎的晚餐會。伯涵談話甚有趣。
三十一日 星期三 晴
迺桐 圣陶 伯倫 駿齋 三弟
應(yīng)余太太邀,攜喬一起與她乘車到灌縣,宿于靈巖。觀賞周圍景物,遇靈巖書院院長李源澄先生。得一宵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