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溪
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高峰,一表現(xiàn)為先秦子學,再表現(xiàn)為宋明理學。此外佛教哲學在魏晉至隋唐有較大的發(fā)展,此不具論。總之宋明以后,獨立之哲學日趨衰微,哲學思想往往消融到實際人生態(tài)度和社會倫理中去,真?zhèn)€是“道混成而難分”了。而清儒重考據(jù)、倡言“由宋返漢”的結(jié)果,尤使形上之風趨于淡薄。
影響之下,清中葉直至晚清以還,包括龔自珍、魏源、嚴復(fù)、康有為、梁啟超、章太炎諸人,雖然不無自己的哲學思想,卻不是以哲學的專精而名家的。正如蔡元培所說:“最近五十年,雖然漸漸輸入歐洲的哲學,但是還沒有獨創(chuàng)的哲學?!辈淘噙€說:“凡一時期的哲學常是前一時期的反動,或是再前一時期的復(fù)活,或是前幾個時期的綜合,所以哲學史是哲學界重要的工具。這50年中,沒有人翻譯過一部西洋哲學史,也沒有人用新的眼光來著一部中國哲學史,這就是這時期中哲學還沒有發(fā)展的征候?!币虼藢m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他給予相當?shù)目隙ǎQ其為“第一部新的哲學史”。但胡適的《大綱》是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敘論,還不是作者自己哲學思想的系統(tǒng)化。
蔡元培本人是重視哲學的,早在1901年,他就寫了《哲學總論》,提出哲學是“原理之學”“心性之學”和“統(tǒng)合之學”,且將宇宙區(qū)分為“物界與心界”,并以理學、哲學、神學之三分括盡世間之學問。這是中國學人第一次用可以與世界對話的語言來陳述現(xiàn)代哲學觀,時間比王國維最初的哲學美學論文還要早些,其對現(xiàn)代學術(shù)的奠基而言,實非常重要。1910年他出版的《中國倫理學史》,是倫理學著作,也是哲學著作。1915年他編寫的《哲學大綱》,雖系根據(jù)德國哲學家歷希脫爾的《哲學導(dǎo)言》譯述而成,其中亦不無他自創(chuàng)的思想。另外他還翻譯了德人科培爾的《哲學要領(lǐng)》和日人井上圓了所著之《妖怪學講義錄》以及《柏格森玄學導(dǎo)言》等西方和日本的哲學著作。1923年他撰寫了總結(jié)性的《五十年來中國之哲學》一文。1924年又寫《簡易哲學綱要》。至于作為哲學分支的美學,更是他的終生所好,《康德美學述》《美學的進化》《美學講稿》《美學的趨向》《美育》等,都是他有名的論著。
如果說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是“第一部新的哲學史”,那么蔡元培早期的哲學論著,應(yīng)該稱得上中國現(xiàn)代哲學的先導(dǎo)。這得力于他1907至1911年在德國的留學生涯。除剛到德國的第一年先在柏林學習德文,第二年開始,便正式到來比錫大學哲學系就讀。他選修的課程包括:馮德的“新哲學史—從康德至當代”“新哲學之歷史及早期之心理學概論”,以及Brahn的“叔本華的哲學”、Bichter的“哲學基本原理”等。特別是哲學家馮德的課,蔡先生每學期必選。他說:
“馮德是一位博學的學者,德國大學本只有神學、醫(yī)學、法學、哲學四科(近年始有增設(shè)經(jīng)濟學等科的),而馮德先得醫(yī)學博士學位,又修哲學及法學,均得博士,所余為神學,是他所不屑要的了。他出身醫(yī)學,所以對于生理的心理學有極大的貢獻。所著《生理的心理學》一書,為實驗心理學名著。世界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即彼在來比錫大學所創(chuàng)設(shè)的。又著《民族心理學》《論理學》《倫理學》《民族文化遷流史》《哲學入門》(此書敘哲學史較詳),沒有一本不是原原本本,分析到最簡單的分子,而后循進化的軌道,敘述到最復(fù)雜的境界,真所謂博而且精,開后人無數(shù)法門的了?!?
此可見蔡先生對馮德的敬仰之情以及馮德哲學對他產(chǎn)生的影響。馮德在講哲學史時頗涉及康德美學思想,而且“最注重美的超越性與普遍性”,這給蔡先生以極大的啟示,促使他“就康德原書詳細研讀,益見美學關(guān)系的重要”。他說:“德國學者所著美學的書甚多,而我所最喜讀的,為栗丕斯(T.Lipps)的《造型美術(shù)的根本義》 (Grnndlageder Bildende Kunst) ,因為他所說明的感人主義,是我所認為美學上較合于我意之一說,而他的文筆簡明流利,引起我屢讀不厭的興趣?!眮肀儒a大學的學術(shù)氛圍和德國哲學的思辨精神,對蔡先生的影響是終生的;甚至他的教育思想,也受到馮德一派的哲學家和教育學家摩曼的影響,因為摩氏把心理實驗的方法應(yīng)用于教育學和美學,“所著《實驗教育學講義》,是瑞士大學的講稿”,另還有《實驗美學》和《現(xiàn)代美學》兩書。蔡先生受其影響,已開始一項美學的實驗,后因回國未能全部完成。
蔡元培是偉大的。中國只有一個蔡元培,叫你永遠不能忘。
他1868年生于浙江紹興府山陰縣,17歲進學、成為秀才,20歲中舉人,26歲考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他受舊式教育,卻有新的思想。對康、梁變法,他是同情的,但亦不滿于康的妄動。他的思想其實更傾向于革命。他是仕途、學問、人格均成功的人。新舊人物對他只有敬仰,而無異詞。民國以后,他次第擔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他對中國現(xiàn)代教育體制和教育思想的建立所作之貢獻,前無先路,后無來者。他對教育的貢獻,首先在于學術(shù)。他對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所作之貢獻,不亞于教育。他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贬槍ι鐣嫌腥酥肛煴本┐髮W腐敗,說入北大求學者都是為了做官發(fā)財,蔡先生說:“弭謗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而我不腐敗,問心無愧,于我何損?果欲達其做官發(fā)財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又何必來北京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边@是1917年他任北大校長就職演說中的話。這樣的話,現(xiàn)在沒有人再說得出來。
然而事修而謗至。攻訐得最見學問的是林琴南發(fā)表在《公言報》上的《致蔡鶴卿太史書》。蔡的答書除對林所攻訐的“鏟倫?!薄皬U古書”兩點予以辯明之外,并莊嚴申明他辦大學的兩項主張:
(一)對于學說,仿世界各大學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與公所提出之“圓通廣大”四字,頗不相背也。無論為何種學派,茍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達自然淘汰之運命者,雖彼此相反,而悉聽其自由發(fā)展。此義已于《月刊》之發(fā)刊詞言之,抄奉一覽。
(二)對于教員,以學詣為主。在校講授,以無背于第一種之主張為界限。其在校外之言動,悉聽自由,本校從不過問,亦不能代負責任。例如復(fù)辟主義,民國所排斥也,本校教員中,有拖長辮而持復(fù)辟論者,以其所授為英國文學,與政治無涉,則聽之。籌安會之發(fā)起人,清議所指為罪人者也,本校教員中有其人,以其所授為古代文學,與政治無涉,則聽之。嫖、賭、娶妾等事,本校進德會所戒也,教員中間有喜作側(cè)艷之詩詞,以納妾、狎妓為韻事,以賭為消遣者,茍其功課不荒,并不誘學生而與之墮落,則姑聽之。夫人才至為難得,若求全責備,則學校殆難成立。且公私之間,自有天然界限。譬如公曾譯有《茶花女》《迦茵小傳》《紅礁畫槳錄》等小說,而亦曾在各學校講授古文及倫理學,使有人詆公為此等小說體裁講文學,以狎妓、奸通、爭有婦之夫講倫理者,寧值一笑歟?然則革新一派,即偶有過激之論,茍于校課無涉,亦何必強以其責任歸之于學校耶?
這樣的話,現(xiàn)在更沒有人講得出而且大半也不敢講了。
1919年5月4日,以傅斯年為領(lǐng)袖的北大學生(亦有他校學生)京城大游行,又燒了趙家樓,作為北大校長的蔡元培視為“失職”而必須辭職。但他遲至5月8日才提出辭呈,原因無他,蓋作為北大校長的他,深知當局逮捕學生是錯誤舉動,如果他不能把被捕學生營救出來,同樣是失職。故5月8日學生獲保釋后,他立即提出辭呈。而當大總統(tǒng)不接受他的辭呈,指令他“認真擘理,挽濟艱難”,他來個自我放逐,登一則啟事,自行離職去天津了。
他說:“我倦矣!‘殺君馬者路旁兒。’‘民亦勞止,汔可小休?!矣⌒菀印1本┐髮W校長之職,已正式辭去;其他向有關(guān)系之各學校、各集會,自五月九日起,一切脫離關(guān)系?!鞭o得痛快,走得瀟灑。此種出言行事,百年以來可有第二人?因探討蔡對中國哲學的現(xiàn)代化所作之貢獻,而連類其人其學其言其事其行,文不能盡意,到此停住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