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傅雷家書 作者:傅雷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寄你的書里,《古詩源選》《唐五代宋詞選》《元明散曲選》,前面都有序文,寫得不壞;你可仔細看,而且要多看幾遍;隔些日子溫溫,無形中可以增加文學(xué)史及文學(xué)體裁的學(xué)識,和外國朋友談天,也多些材料。談詞、談曲的序文中都提到中國固有音樂在隋唐時已衰敝,宮廷盛行外來音樂;故真正古樂府(指魏晉兩漢的)如何唱法在唐時已不可知。這一點不但是歷史知識,而且與我們將來創(chuàng)作音樂也有關(guān)系。換句話說,非但現(xiàn)時不知唐宋人如何唱詩、唱詞,即使知道了也不能說那便是中國本土的唱法。至于龍沐勛氏在序中說“唐宋人唱詩唱詞,中間常加‘泛音’,這是不應(yīng)該的”(大意如此);我認為正是相反;加泛音的唱才有音樂可言。后人把泛音填上實字,反而是音樂的大阻礙。昆曲之所以如此費力、做作,中國音樂的被文字束縛到如此地步,都是因為古人太重文字,不大懂音樂;懂音樂的人又不是士大夫,士大夫視音樂為工匠之事,所以弄來弄會,發(fā)展不出。漢魏之時有《相和歌》,明明是duet〔二重唱〕的雛形,倘能照此路演進,必然早有polyphonic〔復(fù)調(diào)〕的音樂。不料《相和歌》詞不久即失傳,故非但無polyphony〔復(fù)調(diào)〕,連harmony〔和聲〕也產(chǎn)生不出。真是太可惜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