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三 美國農民的怒潮

萍蹤寄語 作者:鄒韜奮


關于美國的農業(yè),我所談過的關于美國南方的情形,尤其是關于變相的農奴的生活,已為諸君所知道了。我這次由紐約西行,還想多觀察一些關于美國農民運動的概況,幸而遇著柯勒爾先生,得到不少的指示,并承他介紹,親到兩個農家去住宿,且由他們引導著視察了一番,這在后面就要談到,現(xiàn)在先將美國農業(yè)的整個概況略加說明,以便參證。

美國全國的農業(yè)區(qū)域,因土壤氣候等等的差異,由此而農產品的種類也有所偏重,根據(jù)這種天然的差異,大概可分為五大農產區(qū)(他們叫“Crop Belts”)。這五大農產區(qū)的界限雖然不是絕對的,但是因為各區(qū)各有它所偏重的農產品,是顯然可以特成一個區(qū)域的。第一個區(qū)域是棉產區(qū)。這個區(qū)域北自北加羅利納州(North Carolina)起向南至墨西哥灣(Gulf of Mexico)止,東自大西洋起向西至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的東邊止。這個棉產區(qū)里的十一州所產生的棉花總量占全美國棉產品的百分之九十八,占全世界棉產品的百分之六十,每年產品的價值約在十萬萬金圓以上。這幾個州里的人口以農村居民為特多。例如特克塞斯州(Texas)的全部人口中有百分之五十九是農村居民,密西錫披州(Mississippi)的全部人口中竟有百分之八十三是農村居民;其余的各州人口中的農村居民都在這兩極端的中間數(shù)量。這個南方區(qū)域(即產棉區(qū))比別區(qū)有個特色,便是農村居民的數(shù)量獨多,約達一千三百四十余萬人(實數(shù)為13,458,868),占美國全部農村居民中百分之四十四,貧農也最多,是農民生活狀況最苦的地方。由這個區(qū)域產生的棉花,占全美國出口百分之十五,占全國農產品出口百分之三十。由這個區(qū)域每年十萬萬金圓的棉產品里所括下的利潤,便是供奉南方船業(yè)和銀行的大亨,以及大地主的財源所由來。變相的黑色農奴和“窮白”的慘況,也是這個南方區(qū)的另一特色。關于這方面的情形,在我以前所記的游歷南方的情形,已經談過不少,這里恕不贅述了。

在美國中北部有五州的區(qū)域是產麥區(qū)。這五州是墾塞斯(Kansas),納卜拉斯加(Nebraska),南得可塔(South Dakota),北得可塔(North Dakota),和蒙特納(Montana)。這個平原區(qū)域的干燥地帶只宜于大規(guī)模的機械化的農業(yè),而不宜于小農,自從金融資本利用大規(guī)模的機械方法,小農已大半被排擠,勉強掙扎的也受機器公司的重重剝削,債臺高筑。據(jù)統(tǒng)計所示,小農把田地全付抵押的由百分之五十二增到百分之六十七,由自耕農一降而為金融資本家的奴役,將微小的收入付與銀行,已經捉襟見肘,再加上繁重的捐稅和機械公司的債務,簡直是活不下去!他們沒有辦法,只有改業(yè),但在經濟恐慌的局面之下,所謂改業(yè),只是加入失業(yè)的工人隊伍,站在“面包隊”里面去。(面包隊,他們叫Breadline,等于我國的對貧民施粥。)試舉蒙塔納一處的情形為例,據(jù)說十年以來,該處原有的三萬的產棉農民,已逐漸減至一萬四千人。這余下的農民也是不免破產的,他們所以還被金融資本家容留下來,只是因為他們仍勉強替?zhèn)髯雠?,借此茍延殘喘而已。這個區(qū)域的農村居民總數(shù)約有二百二十余萬人(實數(shù)為2,284,990)。

產麥區(qū)的西面有七州是畜牧區(qū)。這七州是新墨西哥,阿立索納(Arizona),柯羅來篤(Colorado),郁塔(Utah),納伐達(Nevada),外屋明(Wyoming),和愛得侯(Idaho)。這是山地和沙漠的區(qū)域,所以灌溉特別重要。就經濟的觀點說,這在美國農業(yè)區(qū)域中算是比較不重要的區(qū)域。這個區(qū)域雖占著全美國土地的百分之二十三點五(23.5%),但是農村居民只占全國農村居民百分之三(實數(shù)934,124人),可用的農地只占全國農地百分之四點六(4.6%)。但就是這樣小部分的農業(yè),還靠著有四萬萬金圓的金融資本在這區(qū)域里經營灌溉的計劃,方始可能。灌溉的水源是山地和沙漠區(qū)域的農業(yè)所需要的重要條件。金融資本家就抓住這一點,把持著巨大的水源,從租用這水源的小農手里榨取他們的利潤。在這區(qū)域里,畜牧場是一種主要的農地。例如美國每年所養(yǎng)的百分之三十的羊就出自這個區(qū)域。在這個區(qū)域里,資本主義方式的生產特著,這只要看美國農業(yè)雇工有百分之三十七點二(37.2%)是用在這個區(qū)域里,便是一個佐證。這些雇工除被雇用于大規(guī)模的畜牧場外,還有一大部分是被雇用于甘蔗糖業(yè)??铝_來篤州的許多縣,便是這甘蔗糖業(yè)的重要地點。在這些地方就用了二十四萬人的雇工,種植十九萬四千畝的甘蔗。在該區(qū)壟斷甘蔗糖業(yè)的當然也是大老板,例如大西糖業(yè)公司(Great Western Sugar Co.)。這一業(yè)里的雇工大多是墨西哥人,所受的待遇異??量?。每人每天的工資只有兩角錢。在一九○九年到一九二七年的時期內,甘蔗的價格增高百分之六十,而工資卻只增加百分之二十五。但是在一九三一年,甘蔗的價格跌下百分之十八,公司便立刻下令減低工資百分之二十二!在一九三二年,公司又下令減低工資百分之四十。工人忍無可忍,曾引起激烈的工潮。這個區(qū)域的農民生活和其他區(qū)域有著同樣的特點,那便是破產、抵押、被沒收、自耕農降為雇農、農業(yè)工人貧困生活的加深等等。

在產麥區(qū)的東面和產棉區(qū)的東北面,便是一般的和牛奶業(yè)的區(qū)域,占了二十二州的地方。就全美國的地勢說,這個區(qū)域是在美國的東北部。這個區(qū)域有個特色,不是其他區(qū)域所同有的,便是農場和工廠很錯雜地混在一處;在這一區(qū)里,最大的城市,商埠,工業(yè)及制造業(yè)的中心,和散布各處的二百六十五萬八千個農場夾雜在一起。這一區(qū)是最舊的農業(yè)區(qū),在今日仍有一千二百五十萬的農村居民靠農業(yè)過活,但是這一區(qū)的重要性,卻因為夾著六千五百萬的工業(yè)工人在各大城鎮(zhèn)的并存,使人們不很覺得。在這二百六十幾萬個農場里面,有百分之七十五的農場都養(yǎng)牛供給各大城鎮(zhèn)所需要的牛奶。這個區(qū)域雖僅占全國土地面積百分之二十四點五(24.5%),但是居民的數(shù)量卻占全國人口百人之六十三。在美國東方每方英里平均人口一百六十人,在山地和沙漠的區(qū)域,同等的面積卻只有平均人口四點六(4.6)人。人口這樣密布,牛奶的需要似乎應該是繼續(xù)不斷的。但是自從經濟恐慌以后,牛糧的成本增高而牛奶售價卻低落,農民便不得不出于抵押借債;同時經過商人的仍須從中取利,城市工人因失業(yè)和低微的工資,買不起牛奶,整千的孩子只得廢除這種必須的養(yǎng)品。還有許多農民因為他們的“剩余”牛奶的價格比運輸?shù)拇M還要低,不得不把整千加侖的牛奶倒給豬吃。一方面有所謂“剩余”牛奶,一方面卻有饑餓的孩子:這也是資本主義的一種象征!

在這東北區(qū)內,除牛奶業(yè)外,還有其他各種農業(yè),如玉蜀黍、豬、水果、菜蔬等??傆嬈饋?,這一區(qū)的農產品收入竟占全國農產品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七點五(47.5%),幾乎占了全國的一半!但是小農和中農受著經濟恐慌的酷烈打擊,破產的厄運隨處作祟,已有百分之九十一的小農和中農因抵押無法贖回,把田地歸到大銀行家和保險公司的手里去了。

最后要談到太平洋沿岸的水果區(qū),包括美國西部的三州:加利福尼亞,奧利貢(Oregon)和華盛頓。在農業(yè)上用資本主義的方式剝削勞工,這在美國西岸比其他農業(yè)區(qū)域達到更高的階段。在各農場上工作的,幾有一半是雇工,共計約有二十五萬人,都是靠時季工作為生的。其中有墨西哥人、菲律賓人、日本人;再加上包裹廠和罐頭廠(都屬于水果的部門)的三萬工人,便構成這一區(qū)里的農業(yè)的普羅列特利亞。除這些雇工外,在這一區(qū)里有小農二十萬人,其數(shù)量僅略次于雇工,所占的土地都是次等的。他們因為成本的昂貴,捐稅的繁重,債務和抵押的利息,都一天一天地陷危境。此外有五萬農民,有著最好的果園,每畝值數(shù)千金圓,從前有一時期可號稱富有,近數(shù)年來也漸有破落的。除個人的農民外,還有許多資本雄厚的公司,雇用大量工人,尤其是墨西哥和東方的工人,作殘酷的榨取。

因為這一區(qū)里面的冬季短而且氣候溫和,灌溉也容易,宜于種植水果,所以資本傾向于西岸山谷,投資于水果業(yè)的不少。因為資本的傾流,種植的土地面積也更被盡量地利用;在這區(qū)里每畝生產的價值約比其他農業(yè)面積增加百分之四十。在一九三○年時,華盛頓和奧利貢兩州生產了全美國蘋果產品三分之一。加利福尼亞州生產了全美國的檸檬和杏仁,全美國百分之九十九的桃子,百分之八十九的棗子,百分之六十七的橘子等等。但是后來因經濟恐慌愈益尖銳化,水果業(yè)大老板們所壟斷的所謂“合作社”為著要增高價格起見,竟把整萬的果子樹燒毀,把整千箱的桃子毀壞。據(jù)統(tǒng)計所示,僅就加利福尼亞一州而論,在一九三○年所毀壞的水果竟約達十四萬萬磅之多(1,391,200,000 pounds)!如把這些果子分散給一千萬的失業(yè)者,每人可分得一百三四十磅的很好的水果!但是因為大老板們要爭取利潤,認為這也是“剩余”的產物,寧愿毀壞而毫不顧惜。一九三一年的收成少一些,只毀壞了近五萬萬磅的水果(492,000,000 Pounds);但是如拿來分散給一千萬人,每人也還可以分得四十九磅。

羅斯??偨y(tǒng)的農業(yè)政策所謂AAA(即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ct,或譯農業(yè)調整律),就以獎勵減少出產為中心。就表面上看來,減少出產,政府酌給與“利潤金”(“Profit payment”),但實際上只是幫助了大老板,苦了中農和小農!因為大老板即毀去了一部分的產品,除得到所謂“利潤金”外,其余仍有大部分留下的產品,可大漲其價,他們更可從中大獲其利,況且“利潤金”只有大老板拿的,雇工是沒有份的,佃農也沒有份的。至于小農中農呢?因為生產強行減少,成本飛漲,即有人拿到些微的所謂“利潤金”,也遠在成本之下,只是更加速地破產,更加深地陷入了貧困。于是他們?yōu)閽暝嬗嫞坏貌坏盅?,不得不大借其債。一九二○年,全美國農民債務七十八萬萬余金圓($7,837,700,000)到一九三○年就增加到九十二萬萬余金圓($9,241,390,000),到一九三五年又增加到一百三十萬萬余金圓($13,000,000,000)!結果,他們餓著肚子替金融資本家做奴隸都來不及!所以你到美國任何農村里面去和他們談談,無論他們的思想有前進和落伍的分別,但是一提到華爾街,沒有一個不切齒痛恨的。

全美國的農村居民共計約有三千萬人,這從上面所談過的五大農區(qū)已可以知道的了。據(jù)統(tǒng)計所示,美國在一九二九年,農民六百萬人里面(農村居民包括農民的家屬等等,這只是指農民),有三百萬人是貧農(每年收入在一千金圓以下的);有二百五十萬人是中農(每年收入在一千金圓和三千九百九十九金圓之間的);有五十萬人是富農(每年收入在四千金圓及以上的。)又據(jù)統(tǒng)計所示,五十萬的富農僅占全國農民中八分之一,而收入卻幾占全國農業(yè)收入的半數(shù)。窮農雖占全國農民中的半數(shù),而收入卻只占全國農業(yè)收入的七分之一。自一九三○年以后的趨勢,愈少數(shù)量的富農所分受的農業(yè)收入愈大,窮農和中農所分受的農業(yè)收入愈小。(所謂農業(yè)收入,是指農產品的價值和AAA計劃中的“利潤金”等等)。在一九二九年,每農家的一年平均收入(即將全國的農業(yè)收入用全國農家的數(shù)量來除)是一五八四金圓($1584),卻有三百萬貧農農家的一年平均收入是五五○金圓($550);換句話說,只有全國每農家的一年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一。一九三四年每農家的一年平均收入降為八八○金圓($880),依三分之一算,每貧農之家一年平均收入只有三○○金圓($300),還債付息納捐等等,都要在這里面開支,全家生活之苦,可以想見了。在表面看,美國政府也有所謂“農業(yè)救濟”(“farm relief”),但是在實際上,這“農業(yè)救濟”的款子有百分之九十四都到債主的手里去(也就是金融資本家的手里去),只有百分之六到農民的手上,這能救濟了什么呢?最有趣的是AAA宣布了要減少“剩余”農產品,同時因為貧民走投無路,又宣布美國有著三百萬的“剩余”農民!但是“剩余”農民的“毀壞”究竟不能像毀壞“剩余”農產品那樣容易,這卻是一件多么棘手的事情!據(jù)一九三五年的統(tǒng)計,AAA禁絕了美國耕地四千萬畝的收成,但是同時美國農部卻宣布全國糧食的缺少,據(jù)經濟學家的研究,不但不應該減少四千萬畝耕地的收成,而且還應該增加四千萬畝耕地的收成,才能夠使全國人人得到相當充足的糧食!這樣看來,所謂“剩余”農產品,所謂“剩余”農民,究竟作何解釋,可以不言而喻了。

人的容忍究竟是有限度的。美國的農民其先還想用苦干的精神來恢復“繁榮”,或靜待時機的轉好,但是后來看到剝削階級之愈逼愈厲害,覺悟到改良主義的希望是很渺茫的,便也不得不往抗爭的一條路上跑;他們并知道要獲得抗爭的勝利,必須運用集體的力量,于是在一九三五年的三月間,便有四百個農民代表在南納可塔州的西烏獲爾斯(Sioux Falls),開農民緊急救濟會議(Farmers Emergency Relief Conference),集攏各種農業(yè)的組織,造成農民的聯(lián)合陣線。在他們所通過的議案里面,直斥金融資本家的掠奪農民生計的暴行,要求政府對于農民應給與生產信用借款,以便重興農業(yè),等到收獲可以顧到農家最低生活之后,再歸還政府。同時因為政府既屢次允許銀行及大公司取銷對政府的債務,農民也要援例取消已往所借的畜牧食料和農產種子的借款。其次反對犧牲小農中農而偏護大老板的AAA計劃。最后決定由該會聯(lián)合全國各農民組織,用行動來保護他們自己的利益。他們已漸漸走上了集體實際抗爭的道路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