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侍痈拿返i,才得以恢復。清詞三大家之一(另兩人為朱彝尊與陳維崧),詞風與南唐后主李煜相似。納蘭出身顯赫,父親是康熙時期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納蘭性德自幼修文習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進士。初授三等侍衛(wèi),后晉為一等,長年追隨康熙左右。
納蘭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寫詞。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zhèn)魃瘛F湓~風清麗婉約,格高韻遠,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他的詞作數量雖然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他的詞作盡出佳品,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僅三十一歲。被王國維稱為“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的詞人。
《納蘭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v觀納蘭性德的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贝送猓脑~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納蘭性德一生愛書藏書,從師顧貞觀、陳維菘、徐乾學,研討經學。曾耗資40萬金,編輯宋以來諸儒學經之書,刻為《通志堂經解》1860卷(后世學者何焯編撰有《通志堂經解目錄》)。著有《通志堂集》、《飲水詞》、《淥水亭雜識》、《大易集儀萃言》、《刪補大學義粹言》、《詞韻正略》、《陳氏禮記集說補正》等書。囑友人秦松齡、朱彝尊為購求宋元諸家經解,得抄本140余種,擁萬卷古書,建藏書樓“通志堂”、“珊瑚閣”,藏書印有“珊瑚閣”、“繡佛齋”、“鴛鴦館”等字。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