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四編 宋遼金元時期 宋朝中央集權制封建統(tǒng)治的 加強和政權的南遷(上) 第一節(jié) 宋朝中央集權制統(tǒng)治的建立 和川蜀地區(qū)的農民起義

中國通史 作者:范文瀾 撰


  第四編宋遼金元時期第一章宋朝中央集權制封建統(tǒng)治的加強和政權的南遷(上)

   第一節(jié) 宋朝中央集權制統(tǒng)治的建立和川蜀地區(qū)的農民起義 九六○年,宋太祖趙匡胤(音印y@n)推翻后周,建立宋朝,結束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封建割據。漢族政權,重又歸于統(tǒng)一了。

  自從秦始皇統(tǒng)一以來,漢族的封建政權,在長時期里基本上保持著統(tǒng)一狀態(tài)。但由于地主階級中的門閥士族和軍閥勢力的發(fā)展,先后出現了三國至南北朝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局面,暫時地中斷了國家的統(tǒng)一。規(guī)模巨大的唐末農民戰(zhàn)爭沉重打擊了門閥地主的殘余,宋太祖又消滅了五代以來的軍閥割據,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秦始皇實行地方郡縣制和中央集權的官制和兵制,創(chuàng)立起完整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制度。此后,歷代統(tǒng)一王朝訂立的制度,基本上都是沿襲秦制,只是在秦制的基礎上有所增損。宋朝建立后,太祖、太宗(趙匡義)把鎮(zhèn)壓農民的反抗和防止割據勢力的復辟,作為他們建國的方針,基本上依據秦、漢、隋、唐以來的國家制度,建立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宋朝廣泛吸收地主階級文人參預軍事政治的統(tǒng)治。宋王朝因而在地主階級中具有比唐朝更為廣闊的社會基礎,中央集權的程度也更為加強了。

  中央集權的軍事、政治制度,是建立在相應的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上。宋朝建立后,社會經濟關系,主要是地主對農民的剝削關系表現出不同于前代的一些新現象:(一)貴族官僚按等級世襲占田制度,從唐朝中期起,開始瓦解。唐末農民戰(zhàn)爭,最后消滅了這一制度。宋代的地主階級,主要是以購買土地的方式,來擴大土地占有。(二)地主對農民的剝削方式主要是出租土地榨取實物地租。前代的勞役地租成為從屬的、次要的剝削方式。(三)隋、唐以來,門閥地主奴役著帶有農奴身分的部曲、徒附,他們的戶籍注在主人的名下。宋朝把客戶(佃客)編入戶籍,成為封建國家的編戶,不再是地主的“私屬”。歷史上出現的這些事實表明:在封建社會的經濟發(fā)展史上,宋朝完成了唐中期以來土地占有方式和剝削方式的變革,開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宋朝以后的封建社會,基本上是延續(xù)了這樣的經濟關系。

  廣大佃農,雖然在形式上擺脫了奴婢、部曲那種對地主的嚴格的人身隸屬,但依然遭受著地主階級的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宋朝建國后不久,太宗時就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此后近三百年間,不能忍受黑暗統(tǒng)治的農民群眾,不斷地舉行武裝起義,以反抗宋朝的統(tǒng)治。

  下面敘述宋太祖、太宗時期,統(tǒng)一各國,建立中央集權制、社會經濟制度和川蜀地區(qū)的農民起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