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的文人心態(tài)、孩子心態(tài)、浪漫氣質(zhì)、質(zhì)疑型人格,讓他把生活過得“一塌糊涂”,他有家累,但在外又不斷地吃花酒、戀愛。生計壓力之大,加劇了他的敏感、神經(jīng)脆弱、暴露癖和憤世…
2016-09-06
新聞晨報從1973年到1988年,林西莉曾花十五年的時間,完成了講述漢字的起源及其發(fā)展的《漢字王國》,這本書成為西方人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的必讀書
2016-09-06
新京報翻譯作品總是在跨越兩個不同的文化和時空,就本書而言,這座橋梁就是劉宇昆。他的譯文非常好,幾近完美。我看他翻譯的成果,毫無障礙,非常流暢。我很滿意。
2016-09-06
華西都市報近一兩年,麥家的小說在海外走紅,《解密》英譯本,在美、英等21個國家上市。高達15%的版稅?!督饷堋愤€被收進“企鵝經(jīng)典”文庫,成為繼魯迅、錢鐘書之后被收進該文庫的中國當代作…
2016-09-06
華西都市報1918年9月15日的《京師教育報》第5卷第5號曾刊登了關(guān)于老舍的委任令。老舍激動地對母親說:“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母親的回答是一連串的眼淚
2016-09-01
北京晚報最明顯的一個貢獻就是他(王小波)是比較早的擺脫了所有意識形態(tài)的拘束進行純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實際上是有一根筋線的,作品是在筋線之上還是在筋線之下,不知道的人懵懵懂懂,知道的人…
2016-09-01
北京青年報余秀華對詩的喜愛是純粹的,她稱詩歌的寫作需要把“自己的靈魂拿出來”,是“心靈上的事業(yè)”。盡管外界對其詩作有欣賞,也有質(zhì)疑,但余秀華稱自己寫詩沒有功利性
2016-08-29
羊城晚報到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莎士比亞全集,選用了他的《十四行詩》,人們才重新發(fā)現(xiàn)他的譯作。到今天,對梁宗岱的研究已成為學位論文常見的命題,梁宗岱重新得到了他在文學史上應有…
2016-08-29
澎湃新聞用漢語寫作,目的是為了和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進行交流,也是為了把藏族文化更好地推向世界。這是阿來肩上的使命感使然。阿來更習慣把漢語稱為“中文”,意思是“中國公民的通用語言…
2016-08-29
光明日報閱讀翁達杰是接受一場關(guān)于小說閱讀的教育。他好像按捺不住一種傾向,就是讓所有細節(jié)都不因為處在敘述之中而有輕重厚薄之分,這種平等會讓你開始在意他每一個字詞
2016-08-29
澎湃新聞加繆的可貴在于:他始終拒絕虛無主義,始終堅持對人的信念、對生活的熱愛。他始終強調(diào),荒謬不會導致虛無主義的人生,而是要在道德上作出努力
2016-08-18
新京報書評周刊錢謙益(1582-1664)是明清之際最富傳奇性與爭議性的文人、學者。在政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