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人物

他是怎么教出一批像周汝昌、葉嘉瑩這樣的學生的

將《顧隨和他的弟子》與《顧隨與現(xiàn)代學人》這兩本關(guān)于學者、教育家顧隨的著作合起來看,顧隨的學術(shù)與教育生涯已大致呈現(xiàn)于讀者眼前。

2017-06-29

上觀新聞

被人大“解聘”,司馬南自嘲:三天教授心情還好

這兩天,司馬南的微博上幾乎都是有關(guān)他被“解聘”的事。

2017-06-29

封面新聞

孔子:自然知識淵博,絕非“五谷不分”

孔子十分敬畏自然,重視生態(tài),終生都在勤勉地向自然學習,不僅自己掌握了淵博的自然知識,并以之教育和影響弟子。

2017-06-27

天津日報

“基于信任的政治”訪談約翰鄧恩教授

李石于2016年9 月至2017 年8 月在劍橋大學訪學,其間與鄧恩教授就西方政治思想研究的相關(guān)問題有多次交談。本文原載于《政治思想史》2017年第2期。

2017-06-27

政治學人

摯友、戰(zhàn)友、諍友、益友:胡適與丁文江的交往史

論戰(zhàn)期間,胡適正在杭州煙霞洞養(yǎng)病。他抱病通讀了張丁“打的筆墨官司”“未免有點手癢”,于5月11日,揮筆寫就《孫行者與張君勱》一文加入科學派,成為與丁文江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

2017-06-27

文史精華

嚴修:“學書,要須胸中有道義”

嚴修廣博的視野、過人的學養(yǎng)使其書法藝術(shù)牢牢地把握住了傳統(tǒng)文化的命脈,他一生把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作為己任,無論在文化教育事業(yè)還是書法藝術(shù)方面都作出了卓越成就。

2017-06-26

光明日報

記在中國早期遺傳學研究的傳播先鋒陳楨院士

陳楨作為師從國際遺傳學大師摩爾根的第一位中國弟子,開創(chuàng)了國人執(zhí)教遺傳學之先河;開展了獨特創(chuàng)新的金魚遺傳學實驗研究,為中國現(xiàn)代遺傳學的形成和發(fā)展,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2017-06-26

知識分子

兩個反對的朋友胡先與胡適的論爭和交游

胡先與胡適的論爭和友誼是學術(shù)史上有趣味也有意義的掌故。

2017-06-26

光明日報

談論???,你不會遭遇冷場,紀念??率攀?3周年

熟知??碌淖x者不會陌生,??乱恢迸腔苍诏偘d、醫(yī)學、監(jiān)獄等人類社會的邊緣領域,試圖以講述歷史的方式描繪出我們曾經(jīng)是誰、我們?nèi)绾涡纬闪水斚碌淖约骸?/p>

2017-06-26

新京報書評周刊

章詒和眼中的白先勇:赤誠如故,誰道人生無再少

黃庭堅在一首《虞美人》里寫道:“平生個里愿杯深,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庇袉誓钢吹陌紫扔抡f:“不必十年,一年足矣!”

2017-06-25

港臺文學選讀

曹景行演講全文:我的父親,民國記者曹聚仁

因為這次活動的主辦方在開始這場活動之前在網(wǎng)上發(fā)了一個文稿,就我的名字該怎么讀音有一段話。今天我就作一個說明,我叫曹景(jǐn)行(xn),不叫曹景(yǐn)行(hn)。

2017-06-24

拙見

梁漱溟之子:遺憾很多問題未與父親討論,只因我當時淺薄

1988年6月23日,思想家、哲學家梁漱溟先生逝世。他的長子、現(xiàn)年92歲的梁培寬,和我們講了父親的故事。終其一生,先生都希望做到“寬和恕”。

2017-06-24

文景

張艷茜:路遙,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

路遙短暫的一生是孤獨的,是寂寞的,這固然與他的性格、他的經(jīng)歷以及他始終追求的高標準有關(guān),也因為有許多如我一樣,敬仰他卻又遠離他的人,使路遙處于了孤獨之中。

2017-06-23

陜西日報

《賈平凹傳》作者孫見喜:賈平凹,云層之上都是陽光

賈平凹是一個高產(chǎn)作家,這緣于他有一個數(shù)量龐大的基礎讀者群,有人說他是偶像級的作家,他無論出什么書,都有讀者樂于購買和收藏。

2017-06-23

陜西日報

茶神陸羽:淡泊明志真隱士

“茶香寧靜卻可以致遠,茶人淡薄卻可以明志”。

2017-06-23

北京晚報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