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收藏家、鑒賞家、觀復博物館創(chuàng)始人馬未都應邀加盟藝術脫口秀《LuTalk·東方城市之光》,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開講《城市與文化的共榮與共生》。當天他與現(xiàn)場近500名觀眾分享了對于城市與文化的觀察和思考,并以浦東文化建設親歷者的身份為浦東文化建設支招。
馬未都
“浦江兩岸有中國最美風景”
今年是浦東新區(qū)開發(fā)開放30周年,馬未都當天的講述亦是從陸家嘴三十年間翻天覆地的變化說起。一組組陸家嘴今昔對照的圖片,一段段關于陸家嘴的故事與傳奇,馬未都雖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對于陸家嘴的歷史變遷卻是如數(shù)家珍?!捌謻|三十年,我們可以看出浦東的格局,今天不僅僅是在上海,也不僅僅是在中國,在全世界都作為一個新興城市的范本?!?/p>
馬未都表示,上海浦東的開發(fā)雖然比國內(nèi)其他幾個經(jīng)濟特區(qū)要晚,但卻有“后發(fā)制人”的優(yōu)勢,少走了很多彎路,“因為后發(fā)制人,今天看浦東的開發(fā)沒有大的遺憾?!痹谒磥?,上海浦東的開發(fā)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離不開整整一代人的努力,“上海有很多專家以及專家型的領導對上海的規(guī)劃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鄙钤谏虾5睦习傩?,無疑是非常幸福的,“我從浦西的大樓上看浦東這一片壯觀景色,感覺這就是中國最美的景色。上海人走在黃浦江邊的時候千萬不能熟視無睹,不管你在浦西,還是在浦東,你向?qū)ィ瑑砂抖际侵袊蠲赖娘L景?!?/p>
“把博物館開進高樓里”
位于上海中心大廈37樓的觀復博物館,是馬未都創(chuàng)辦的觀復博物館地方館之一。他回憶道,上海觀復博物館的籌建和上海中心大廈的建設幾乎是同步的,“起地平的時候,我們觀復博物館就跟上海中心大廈簽了合約,當這個大廈建成的時候,博物館就立即搬進去了?!逼陂g,馬未都曾進出大廈工地30多次,隨著上海中心大廈這一中國第一高樓一層一層筑起,馬未都的白發(fā)也長出來了。
當談到藝術與城市的文化復興,馬未都為上海文化場館建設展示了數(shù)個可以對標的樣板:西班牙的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法國巴黎的蓬皮杜藝術中心、英國倫敦的泰勒美術館、阿聯(lián)酋迪拜的盧浮宮......而對于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進高樓這種現(xiàn)象,馬未都認為這是城市化的結(jié)果。在土地日益昂貴的今天,這樣可以完美的利用空間,亞洲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比如日本的出光美術館、阿倍野美術館,韓國首爾天空美術館。當然,也包括中國上海的觀復博物館。
從宋瓷館、金器館、造像館到臨時展館,再到最有特色的東西館,馬未都干脆在現(xiàn)場為觀復博物館做了一次導覽?!拔覀?yōu)槭裁丛谏虾V行拇髲B做一個東西館呢?因為上海是中國東西方文化結(jié)合最好的城市,在浦東地區(qū)尤為體現(xiàn)。”他表示,在東西展館中的每一件展品都必須同時具備東方文化的要素和西方文化的要素,兩者結(jié)合才能在東西館展出。
進博物館該不該買票?馬未都當天也對這一爭論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買票是對文化的尊重,商業(yè)邏輯可以讓博物館獲得一個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所以我一直在說,博物館門口應該掛一個牌子,說明每一個購票參觀的人都是本館的贊助人。我認為你是贊助了一個文化,所以我們對文化一定要仰著臉看?!?/p>
“物以知為貴”
不僅是上海觀復博物館的創(chuàng)辦人,馬未都還是浦東文化建設的親歷者。對于未來浦東的文化建設,他也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過去我們說物以稀為貴,但今天不是,今天是物以知為貴。今天是媒體時代、是傳播時代,你的東西再好,沒有人知道也沒有用,必須讓人知道,所以叫物以知為貴?!?/p>
馬未都認為,要做到“物以知為貴”就是要充分體現(xiàn)文化的價值,讓無形的品牌為文化增值。他以手機和墨鏡為例:一部集合了眾多高科技成果的手機為何能在價格上遠低于一個有品牌內(nèi)涵但材料普通的墨鏡?“科技的好處就是可以迅速降低成本而普及,而文化不是這樣。在未來的浦東文化建設中一定知道,這個文化是慢慢來的,一定不是說一蹴而就的。”馬未都說。
藝術脫口秀《LuTalk·東方城市之光》是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攜手陸家嘴金融城發(fā)展局、陸家嘴金融城管理局共同孵化的文化品牌,聚焦城市與文化議題,邀請不同行業(yè)的名家大咖解讀城市文化,提煉城市精神,傳播城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