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深度神經(jīng)網(wǎng)絡技術特別是生成對抗網(wǎng)絡(GAN)和創(chuàng)造對抗網(wǎng)絡(CAN)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各種人工智能圖像生成模型紛紛上線。
2023-09-20
法籍華裔畫家趙無極(1920-2013)一生致力于中國藝術精神的現(xiàn)代性詮釋,他曾說:“我自中國走出,使我能再走向中國。”
2023-09-20
澎湃新聞“我看到林風眠先生的畫首先想到的自己。我聽到吶喊,聽到掙扎,聽到驕傲,聽到寂寞里的憂郁和安靜。聽到一朵野花在荒野里開了又謝了的聲音。”
2023-09-19
澎湃新聞魯思阿薩瓦(Ruth Asawa,1926-2013),日裔美國現(xiàn)代主義雕塑家,她以獨有的創(chuàng)造力消除了藝術、手工藝和裝飾藝術間的界限,建立起屬于自己的藝術風格和獨特人生。
2023-09-18
澎湃新聞“縱浪大化——袁運生與壁畫夢”近日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三層呈現(xiàn)。展覽主題“縱浪大化”來自于陶淵明的千古名句“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2023-09-18
澎湃新聞9月15日晚,達芬奇研究權威、美國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弗蘭克費倫巴赫教授(Frank Fehrenbach)在上海北外灘雷士德工學院舊址一場題為“早期近代歐洲藝術的生機之眼”的演講
2023-09-17
澎湃新聞李叔同是近現(xiàn)代傳奇人物,于詩、文、書、畫、音樂、戲劇、佛學等方面皆有杰出成就。讀傳奇人物最難,既為傳奇,則多萬萬想不到,萬萬做不出。
2023-09-15
澎湃新聞王羲之書帖在周邊國家的散播,當時應該非常廣泛,只因記錄缺乏的緣故,現(xiàn)在能見到的已經(jīng)十分稀少。不過在日本,從文獻到實物都有令人興奮的遺存。
2023-09-15
美需要凝視,更需要熏陶與耳濡目染。在倡導“社會大美育”的當下,美術館應該如何面對兒童美育?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眾走進藝術場館,其中親子家庭占了很大比重。
2023-09-13
澎湃新聞普希金(1799-1837)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詩歌的太陽”。他的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