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書主要符號說明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分離鰓簡介
1.3 兩相數值模擬概述
1.3.1 離散模型與連續(xù)介質模型
1.3.2 固液兩相流數值模擬的研究進展
1.4 泥沙沉淀的研究進展
1.4.1 單顆粒泥沙的沉速
1.4.2 群體泥沙的沉速
1.5 黏性泥沙的研究現狀
1.5.1 水溫的影響
1.5.2 流速的影響
1.5.3 粒徑的影響
1.5.4 渾水含沙量的影響
1.5.5 鹽度的影響
1.6 斜板沉淀池及斜管沉淀池的研究進展
1.6.1 斜板沉淀池
1.6.2 斜管沉淀池
1.7 主要研究方法、目標及內容
第2章 分離鰓物理模型試驗及數學模型確定
2.1 靜水條件下分離鰓的水沙分離效率研究
2.1.1 渾水含沙量對分離鰓水沙分離的影響試驗
2.1.2 鰓片間距對分離鰓水沙分離的影響試驗
2.2 動水條件下分離鰓的水沙分離效率研究
2.2.1 動水條件下分離鰓的結構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
2.2.2 試驗材料和儀器
2.2.3 試驗方案
2.2.4 渾水進口流量對分離鰓水沙分離效率影響的分析
2.2.5 含沙量對分離鰓水沙分離效率的影響分析
2.2.6 進口位置對分離鰓水沙分離效率的影響分析
2.2.7 動水條件下分離鰓的均勻正交試驗
2.3 數學模型的確定
2.3.1 靜水條件數學模型的確定
2.3.2 動水條件數學模型的確定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靜水條件下主要參數對分離鰓水沙兩相流場的影響
3.1 不同渾水含沙量下分離鰓內部流場的數值模擬
3.1.1 物理模型、計算方法及邊界條件
3.1.2 監(jiān)測面
3.1.3 工況設置
3.1.4 不同渾水含沙量下的速度場
3.1.5 不同渾水含沙量下的泥沙分布特性
3.2 不同鰓片傾斜角下分離鰓內部流場的數值模擬
3.2.1 均勻試驗設計
3.2.2 受力分析
3.2.3 PPR分析
3.2.4 單因子分析
3.2.5 多因子優(yōu)化仿真
3.2.6 不同鰓片傾斜角下的速度場
3.3 不同鰓片間距下分離鰓內部流場的數值模擬
3.3.1 物理模型及數學模利
3.3.2 計算結果與分析
3.4 不同泥沙粒徑下分離鰓內部流場的數值模擬
3.4.1 運行效果及監(jiān)測面
3.4.2 工況設置
3.4.3 不同泥沙粒徑下的速度場
3.4.4 不同泥沙粒徑下高度方向的平均含沙量分布特性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動水條件下結構參數對分離鰓水沙兩相流場的影響
4.1 鰓片間距對分離鰓水沙兩相流場的影響
4.1.1 不同鰓片間距分離鰓的數值模擬介紹
4.1.2 不同鰓片間距下分離鰓的計算結果與分析
4.2 渾水進口對分離鰓水沙兩相流場的影響
4.2.1 不同渾水進口分離鰓的數值模擬介紹
4.2.2 不同渾水進口位置下分離鰓的計算結果與分析
4.3 長寬比對分離鰓水沙兩相流場的影響
4.3.1 不同長寬比分離鰓的數值模擬介紹
4.3.2 不同長寬比下分離鰓的計算結果與分析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分離鰓的中間試驗
5.1 敞開式分離鰓沉淀池中間試驗
5.1.1 試驗布置
5.1.2 中間試驗用的分離鰓
5.1.3 分離鰓的布置型式
5.1.4 試驗儀器
5.1.5 試驗方案
5.1.6 試驗方法
5.1.7 靜水沉淀
5.1.8 動水沉淀
5.2 封閉式分離鰓沉淀池中間試驗
5.2.1 試驗簡介
5.2.2 靜水沉淀
5.2.3 動水沉淀
5.3 沉淀池的水沙分離效率比較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1.1 物理模型試驗方面
6.1.2 數值模擬方面
6.1.3 中間試驗方面
6.2 不足之處與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