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臉面的語言分析作為起點,分析臉面的日常話語實踐,探討臉和面子的概念范疇以及內涵結構。語言和文化具有相互依存的關系,共同構筑了一套意義系統(tǒng)。結合思想、歷史、傳統(tǒng)社會結構等,考察臉面背后的文化脈絡。個體被置于特定的語言情境和文化脈絡中,經過生命歷程的試錯,在文化認知的基礎上發(fā)展出關于臉面的相似的習慣性認知和感知風格,即形成了臉面相關的共享的心理特質。心理測驗能夠連接文化、行為與心理,使細化的個體與群體特征研究成為可能,因而本書編制了臉面量表。鑒于中國社會本身呈現(xiàn)具有多元復合的風貌,個體的思想、言語和行為方式都受到多文化、多群體成員身份的微妙影響,因而考察了文化內群體內心理特質的差異,包括跨群有效性和群際差異的驗證。臉面相關的心理特質體現(xiàn)在人際關系與人際互動中,才能形成一系列臉面相關的社會運作,本書關注了臉面與個體網絡的關系。研究過程堅持以問題為中心的原則,做到了定性方法與定量方法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