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行簡(1870—1954),字敬仲,筆名沃邱仲子,江蘇武進人。他年少時追隨在四川總督衙門做幕僚的父親費秉寅居住在成都,得以結識許多軍隊將領和政界人士,了解到不少官場秘聞,對晚清政治權力的運作有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后來,他成為晚清著名經學家、文學家王闿運的弟子,繼而出任倉圣明智大學教務長。中華民國成立后,費行簡在黎元洪主政時期,被推舉為四川省代表,參與商討組閣等事宜。1925年7月,在組閣的臨時參政院里,費行簡當選“參政”??箲?zhàn)爆發(fā)后,費行簡不附逆汪精衛(wèi),靠賣古玩字畫度日,被稱為“有節(jié)之士”。新中國成立后,他曾被聘為上海文史館館員。費行簡經歷豐富,寓目廣闊,閱人無數(shù),先后涉獵官場、商場、洋場、學界和新聞領域。他酷愛書畫,同時筆耕不輟,常利用閑時寫作小說和評論,著有《慈禧傳信錄》《近代名人小傳》《民國十年官僚腐敗史》《觀堂先生別傳》《當代名人小傳》等多部著作。其文字生動有趣,評論直指要害。這部《民國十年官僚腐敗史》,可算其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