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 價:¥138.00
| 作 者: | 陳特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叢編項: | |
| 標 簽: | 暫缺 | 
| ISBN: | 9787573209597 | 出版時間: | 2023-11-01 | 包裝: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頁數(shù): | 字數(shù): | 
序 陳引馳
圖表目次 
引論 文體秩序與文體生命:尋求文學演進的內(nèi)在動力 
一、“一代有一代之文學”與“嚴分體制,細別品類” 
二、漢賦和唐詩之間 
三、豐厚的基礎 
四、本書的展開 
五、方法論反思與技術性說明 
第一章 位序轉(zhuǎn)移:從賦重心到詩中心 
第一節(jié) 作者、作品數(shù)量所見之魏晉南北朝詩賦演進 
第二節(jié) “重要”作者之分析 
第三節(jié) 三個特殊群體:皇族、釋道與女性 
一、皇族:“邊緣作者”創(chuàng)作情形之變化 
二、釋道:宗教與文藝的“二重奏” 
三、女性:“才女”標準的嬗變 
小結 晉宋之際:“文學”特立與創(chuàng)作重心的轉(zhuǎn)移 
第二章 題材與手法:廣狹、分合及流轉(zhuǎn) 
第一節(jié) 題材:廣狹有別與變化不一 
第二節(jié) 手法:描寫、敘述、議論與抒情之分合 
第三節(jié) 流轉(zhuǎn)的題材與手法 
第三章 體式:“變”與“不變” 
第一節(jié) 走向唐詩:一個相對清晰的過程 
一、四言、五言與七言的起落 
二、句式:對固定的追求 
三、四言八句詩與五言八句詩:一個猜想 
第二節(jié) 相對穩(wěn)定:辭賦的篇幅及其他 
小結 再思“詩化”與“賦化” 
第四章 功能:異同離合之間 
第一節(jié) 賦序所見辭賦之撰作因緣與功能 
一、魏晉南北朝賦序概覽 
二、融合事、物、情、理諸端的賦序 
第二節(jié) 詩序所見詩歌之撰作因緣與功能 
一、魏晉南北朝詩序概覽 
二、詩序中的事、情、理 
第三節(jié) “序”之外:幾種特殊的文學現(xiàn)象 
一、面對傳統(tǒng)的不同步:擬賦與擬詩 
二、社交種種:同題共作、應(奉)詔之作與贈答酬唱
三、特殊的瞬間:臨終
小結 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之間 
第五章 正史中的詩與賦 
第一節(jié) 正史引詩賦的“表”與“里” 
一、相關正史引詩述略 
二、相關正史引賦述略 
三、歷史、文學、文獻的不均衡作用:正史引詩、引賦之作用 
第二節(jié) 《文苑(文學)傳》中的詩蹤賦影 
一、九史《文苑(文學)傳》述略 
二、兩晉南朝的不同“文”風和相應“文風”下的詩賦 
小結 “一般”視野中的詩賦圖景 
第六章 文論中的詩與賦 
第一節(jié) “文的自覺”與文體觀念的演變:從曹丕到陸機 
一、《典論·論文》:廣義之“文章”與批評之偏重 
二、《文賦》:“撰文”之鋪展和用心于詩賦 
三、曹丕和陸機:文體側(cè)重與理論異同 
第二節(jié) 《文心雕龍》:不平衡的文體與備眾體的文論 
一、多重的“文” 
二、劉勰文學史圖景中的詩賦 
三、“泛論寫作方法與技巧”背后的詩與賦
第三節(jié) 《詩品》與賦 
一、《詩品》中人作詩賦情況述略 
二、“風力”與“丹彩”背后——兼說“用事” 
第四節(jié) 文體側(cè)重與文學史觀 
一、劉勰:不同的層次與波動的文學史 
二、鐘嶸與蕭統(tǒng):跌宕和平穩(wěn) 
第五節(jié) 說“曹王”與“曹劉” 
小結 多重的“文”與多變的“論” 
第七章 轉(zhuǎn)捩之際的多元路徑:陶淵明、謝靈運與鮑照 
第一節(jié) 陶淵明:“詩人”的誕生
一、迥異時流的“詩人”
二、“塵網(wǎng)”內(nèi)外:陶詩的廣闊世界 
三、不止詩賦:觸碰“文”的境界 
第二節(jié) 謝靈運:“模山范水”與詩賦離合 
一、《山居賦》:是否“山水”?如何“山水”? 
二、山水詩:“模山范水”的另一可能
三、山水詩與山水賦的不同命運和走向 
第三節(jié) 鮑照:詩歌內(nèi)部的新姿與裂變 
一、批評指向何方? 
二、批評背后:鮑照樂府詩的特點 
三、五言徒詩和辭賦:不同的面目 
小結 幸與不幸:變革時代與個體選擇 
第八章 最后的詩人與賦家:庾信的詩和賦 
第一節(jié) “知人論世”與比次作品 
一、豐富的考訂 
二、考訂背后:觀念與邏輯 
第二節(jié) 功能分類與詩賦異同 
一、為人為己:分類的另一種嘗試 
二、南北不同:生命歷程與文體差異 
三、《擬詠懷》:尚不夠用心結撰的“言志抒情” 
第三節(jié) 海涵地負:《哀江南賦》的“集成”與“優(yōu)先”
一、“集”庾信各體創(chuàng)作之“成” 
二、“集”先前辭賦傳統(tǒng)之“成” 
三、《哀江南賦》與文學家庾信 
小結 從《哀江南賦》到《北征》 
結語 文體的遠與近:結構文學史的另一種可能 
從“詩賦”到“詩文” 
一、正史及相關文獻中的“詩賦”與“詩文” 
二、對現(xiàn)象的解釋 
(一)最初的“詩賦”連用:目録學分類與以《詩》為“賦”的準則
(二)作為重要文體的“詩賦” 
(三)作為文學批評范疇的“詩賦”與廣狹兩種含義的“文” 
(四)關乎科舉的“詩賦”及“詩文”的出現(xiàn)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