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觀既是自我的個體彰顯,亦是共體的社會凝聚,在歷代知識與經驗不斷擴充的同時,時人期冀通過掌握痛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性為身體境遇找出更多的合理性存在,中醫(yī)學經典文獻視痛為重要議題,逐漸將痛的性質現象加以建構成群組理念并與疾病相貫通,由此痛觀包含實際可感受的身心變化及與痛相類似的隱喻位階,在中醫(yī)文化的歷史源流中,痛的議題實為其經驗疊加與理論建構的重要促進者,探尋痛觀此一生命中不可回避的因循成因及其療愈之徑成為醫(yī)學文化圖譜的基點,基于此,痛觀的醫(yī)學文化源流史研究無疑極具重要性。綜觀當下學術界有關中國古代痛論的醫(yī)學研究思維大致有三:一為“插花”,二為“盆栽”,三為“植樹”?!安寤ā笨旒捕利悾欢鄷r便自行凋零;“盆栽”頗見雅致之形,雖然可延長多日但蘊含的生機卻十分有限;惟有“植樹”,栽者默默,涵育成林亦需久待時日。學問的理論層面如此,學問的實踐層面亦然,就痛的醫(yī)學文化源流而言:插花者,實為歷史知識的消費拼湊而已;盆栽者,只能看到痛理論演進的具體細微步驟,但很難開拓其后續(xù)延展的寬廣深度;唯有植樹者,一方面能明辨痛的源流之趨,另一方面又能承拓痛的固本開新,日滋夜長,痛觀的文化源流價值方能顯現?!吨袊糯从^的醫(yī)學文化源流》是一部從痛觀層面沉思中醫(yī)文化源流問題的理論性學術著作,依循中醫(yī)文化史的脈絡圖譜為背景,以痛的實存界域為指向,從知識論、價值論、文化論等互融趨同性的視閾出發(fā),通過深入探析痛觀的理念新解與文化述要、痛觀的醫(yī)學文化明辨與源流趨向、痛觀在中醫(yī)文化中的抉探與重建、痛在中醫(yī)文化中的和合之途等,期冀全面呈現出痛觀在中醫(yī)文化中的因循源流,在澄明痛觀自身所蘊含的多種維度的同時,也期使中醫(yī)學的精粹能夠在此種原型概念與跨域整合交互浸潤中逐漸凸顯出理論與實踐相應的辯證和合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