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工程項目日益增多與大型工程項目廣泛采用項目融資的雙重背景下,進行融資風險評價研究,勢在必行。本書提出對融資風險”先分擔(解決針對性)后評價(解決準確性)”的核心思路,并基于這一核心思路,形成以”融資風險階段劃分(實現動態(tài)性)→融資風險識別(形成當前階段的總融資風險體系)→融資風險分擔(參與方個體獲得當前階段應該承擔的融資風險因素)→融資風險評價(參與方個體得出當前階段應該承擔的融資風險狀況)”為核心內容的專門針對參與方個體的融資風險動態(tài)評價體系。在理論方法上依次為采用了:基于不完全契約理論的動態(tài)性、粗糙集理論與自組織影射神經網絡相集成的融資風險識別方法、灰色關聯度分析與優(yōu)劣解距離法相結合的融資風險初次分擔方法、基于隨機合作博弈理論的風險分擔比例決策模型以及支持向量機與遺傳算法相集成的融資風險評價方法。以青島膠州灣海底隧道為案例的實證分析表明,該評價體系是科學合理的,該書的研究成果能為提升參與方個體融資風險評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提供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