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信息與知識傳播核心期刊的來龍去脈

核心期刊的來龍去脈

核心期刊的來龍去脈

定 價:¥32.00

作 者: 曾建勛
出版社: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3500507 出版時間: 2023-07-01 包裝: 平裝-膠訂
開本: 16開 頁數: 字數:  

內容簡介

  2020年1月30日,科技部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技攻關項目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各科技攻關項目承擔單位及其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戰(zhàn)勝疫情中,在疫情防控任務完成之前不應將精力放在論文發(fā)表上。2月17日,科技部印發(fā)《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要求破除“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唯論文’不良導向”。2月18日,教育、科技部印發(fā)《關于規(guī)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準確理解SCI論文及相關指標”“深刻認識論文‘SCI至上’的影響”。這幾份文件均劍指現今科技評價中“唯論文”,特別是“SCI至上”的不良導向。 SCI本身只是一種科學引文索引,是科研人員查找最新文獻,追溯科技脈絡的檢索工具。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SCI提供的期刊影響因子、論文被引頻次和ESI排名等附屬功能卻成為我國科技評價的主要依據,用來衡量論文學術水平與質量,成為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人才評價、學科評估、資源配置、學校排名等的核心指標,使得很多高校和科研工作者以發(fā)表SCI論文數量、高影響因子期刊、高被引論文為終極目標,雖說對于提升我國科學研究的國際影響有幫助,但也引發(fā)了SCI論文崇拜,背離了科學技術活動的本質追求,異化了學術初心。 SCI論文不過是發(fā)表在被SCI收錄期刊上的文章而已,不代表一定就是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高水平成果。我國科研管理過程中,為了降低學術評價的管理成本,省去績效考核中的許多麻煩,滿足經濟、簡潔、易操作等簡單剛性的定量管理邏輯,沒有利用好SCI的真正功能,而夸大SCI的評價功能,有違科研活動的獨特性、創(chuàng)新性、復雜性、延續(xù)性等規(guī)律,混淆機構、學科乃至研究領域、研究類型之間的差異性,表面上看似客觀,實際上相當片面。由此形成學術研究重量輕質、重期刊發(fā)表輕社會貢獻狀況,造成基礎研究創(chuàng)新不足、應用研究價值不彰等問題。 實際上,國際科學共同體的通行評審方法是同行評議,特別是小同行評審,并非是SCI相關指標。諾貝爾獎的評選過程、英國的科研卓越框架都是同行評議的典范,學術期刊稿件評審,學位論文、會議論文評審也都遵循同行評議制度。 破除“SCI至上”,需要弘揚同行評議制度。首先,需要建立同行評議的專家信譽體系,推進同行評議與開放評審的結合,包括開放評審人身份、開放評審報告、開放參與評審,讓同行評議過程接受社會監(jiān)督,保障同行評價的獨立、透明、權威和公平,建立與同行評議相對應的撤銷或撤回制度,杜絕學術圈人情潛規(guī)則下專家行為的異化,彰顯專家評審公信力;其次,需要推進以各級學術委員會為基礎的評審管理體系建設,規(guī)范專家甄選程序,確保遴選真正了解研究成果的領域同行專家,嚴肅專家評審流程,制定會評、答辯、通訊評審及專家意見打分規(guī)則等;最后,崇尚突出績效(成績、成果、成效)的評審導向,強化評審材料的全面性、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將敘述材料、案例及定量分析數據作為證據支撐,使同行專家對學術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以及申請人持續(xù)研究能力給出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判。 同行評議,特別是采取小同行評議,是指由同一領域、同一學科、同一產業(yè)或同一研究類型的同行專家進行評議,小同行專家遵循各自行業(yè)、領域、學科的創(chuàng)新目標導向,自然而然地按照如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fā)等科學活動的各自研究價值取向進行評價,有效地避免對不同類型、不同學科領域科學活動成果評價的同一化、同質化。同行評議中專家主要從多項研究成果中分析其代表性觀點、標志性貢獻和創(chuàng)造性思路等,真正透過論文本身去辨識和評價論文中承載的知識內容、應用領域、創(chuàng)新程度、創(chuàng)造性價值,無關乎其論文多少、被引頻次高低、代表作何物和論文發(fā)表于何期刊。再好的期刊也有一般的論文,而一般的期刊也會登載高質量論文。真正的同行專家基本熟知自己學科專業(yè)或領域的期刊狀況,指認期刊優(yōu)劣或指定相應的期刊目錄,將期刊分成三六九等,反而會滋長“以刊論文”的風氣。 破除“SCI至上”,并不是否定SCI,更不是反對發(fā)表論文,恰恰相反,是鼓勵發(fā)表高水平、高質量、有創(chuàng)新價值、體現服務貢獻的學術論文。弘揚同行評議制度,構建向好的學術生態(tài),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發(fā)展過程,需要相關科研管理部門足夠重視,增加相應的資源投入和成本;需要加強同行評議方法研究,改進同行評議制度建設,優(yōu)化同行評議管理流程,推崇專家公正評審道德倫理,并在國家科技文獻信息保障事業(yè)基礎上,構建中國自己的國際科學引文索引、國家科技期刊開放平臺,建立由境內外專家組成的分領域、學科和方向的同行專家?guī)旒皩<倚抛u庫、專家學術圈圖譜等基礎設施。只有建立中國特色的“同行評議”制度,才能不再盲從SCI指標,不再簡單地將科研成果量化為發(fā)表論文,不再粗暴地將科研質量比肩SCI期刊,才能構建出適應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科學評價體系,提升科研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作者簡介

暫缺《核心期刊的來龍去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核心期刊的由來
 
一、核心期刊定義
 
二、核心期刊概念的引入
 
三、核心期刊的特點
 
四、核心期刊的作用
 
 
第二章核心期刊形成機制與測算過程
 
一、核心期刊形成機制
 
二、核心期刊的測定過程
 
三、核心期刊遴選方法
 
四、文獻計量指標
 
五、期刊統(tǒng)計分析方法
 
 
第三章影響因子解讀
 
一、基本概念
 
二、影響因子的幾何意義
 
三、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
 
四、如何提高期刊影響因子
 
 
第四章核心期刊的測評系統(tǒng)
 
一、我國期刊評價工作的特點
 
二、我國核心期刊測評工作的走向
 
三、核心期刊測評分析系統(tǒng)
 
四、核心期刊測評服務
 
 
第五章核心期刊應用功效思考
 
一、核心期刊的應用功效
 
二、核心期刊及其分區(qū)分級狀況
 
三、我國科技論文外流狀況
 
四、核心期刊效應帶來的問題
 
五、改進學術評價生態(tài),破除“以刊評文”的
應對策略
 
六、改進科技期刊行業(yè)生態(tài)的對策建議
 
 
第六章科技期刊精品化發(fā)展戰(zhàn)略
 
一、精品科技期刊發(fā)展戰(zhàn)略的管理體系研究
 
二、精品科技期刊發(fā)展戰(zhàn)略的支持方式
 
三、精品科技期刊服務與保障系統(tǒng)
 
四、精品科技期刊數據庫的建設
 
五、泛在知識環(huán)境中科技期刊的發(fā)展方向
 
 
第七章科技期刊的數字化出版路徑
 
一、期刊的數字化工程
 
二、我國科技期刊網絡化發(fā)展動因與特征
 
三、科技期刊網絡發(fā)行聯(lián)盟
 
四、科技期刊網絡化合作模式
 
五、我國學術期刊數據庫的轉型路徑
 
 
第八章科技期刊開放獲取出版方略
 
一、開放獲取給國際科技期刊帶來的機遇
 
二、開放獲取對我國科技期刊發(fā)展的挑戰(zhàn)
 
三、開放獲取環(huán)境下我國科技期刊的發(fā)展對策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