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穴位的學問,乃中華醫(y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憑身上一點一處可以緩解疾苦,它是人類的寶庫。自古以來,中華大地上的這種簡、驗、便、廉而又神秘的學問一直服務著代代炎黃子孫,并且逐漸走向世界。推廣穴位,學習其功效,運用其原理,好的方式是通過朗朗上口的歌賦。歌訣高度總結了穴位學問的精華,一經背會,終生受益?!栋侔Y賦》,乃針灸入門的重要一步,一旦背熟,臨證見癥施穴,得心應手。本賦共列舉近百癥(九十六癥),包括頭面五官癥、咽喉頸項癥、婦科病癥、兒科病癥、傷寒癥等,選穴多為特效穴,隨手見功,應針取效,一看即明,一學即懂,一用即靈。即便無任何中醫(yī)基礎,按照穴位功效,按摩、艾灸、推揉、敷貼,皆可生效,這是經過大量中醫(yī)針灸愛好者驗證過的,值得大家用心玩味,為人生健康長壽注入新的活力!深圳有一房東,與客人吵架后發(fā)生耳閉,不聞聲,習《百癥賦》,用筆頭頂按聽會、翳風,居然三日即愈。所用歌訣:“耳聾氣閉,全憑聽會翳風。”廣州有一機構員工,疫情休假期間目黃、口干苦,閑余玩味《百癥賦》。一句“目黃兮,陽綱膽俞”,他居然用撞背,打通膽俞后,口中干苦消失,目黃復清。廣州有一小女孩,時常流鼻血,玩味《百癥賦》:“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結果只是按揉合谷,降胃腸之氣,而鼻血不再。珠海有一男子,口渴且飲水不解,懷疑糖尿病,方四十歲,恐終生吃藥,速找中醫(yī),細推《百癥賦》:“少商曲澤,血虛口渴同施。”人體血液少了,咽干口燥,宜戒熬夜,并在少商、曲澤敷貼風濕膏,隨即咽中生津,口中有潤,吞口水都更甜了。疫情期間,有人喉嚨痛且難忍,細細玩味《百癥賦》:“喉痛兮,液門魚際去療。”一推揉液門、魚際,喉中腫痛感立即緩解,再服點醋水、蜜水,居然十愈七八。有人疫后口不嘗香味,鼻不聞菜香,頗為苦惱,細推《百癥賦》:“通天去鼻內無聞之苦。”用手指頻頻拍打通天,拍到發(fā)紅發(fā)熱,頓時鼻塞重開,嗅覺恢復。諸如此類,不勝枚舉……今吾輩得其歌賦精華之萬一,受祖輩先人大知余蔭,一睹穴道光明,稍加串講,以求中華穴位歌賦光芒長照我華,永耀世界人類,愿得此賦,合家平安,老少康樂,人人同登壽域,家家共獲富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