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罕見病”,與之關聯(lián)的常是“罕見,診斷難,治療難”。罕見病真的罕見嗎?根據(jù)《中國罕見病定義研究報告2021》給出的定義,新生兒發(fā)病率小于1/10 000、患病率小于1/10 000或患病人數(shù)小于14萬的疾病即為罕見病。但由于罕見病疾病類型超過1萬種,總體發(fā)病人群數(shù)量接近甚至超過某些常見病。在我們身邊,每17~29個人中,就有1人被罕見病折磨。罕見病診斷難嗎?難,也不難。難,是因為不認識。隨著國家多部門、醫(yī)學相關多專業(yè)和患者社會團體等多方努力,越來越多的罕見病被識別,被看見,被診斷。2018年國家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近年也陸續(xù)出臺了多項罕見病藥品重磅激勵政策。越來越多的罕見病學術團體成立并開展工作。越來越多的罕見病患者組織成立并開展了自助和助人工作。作為一名長期致力于出生缺陷和遺傳學領域的研究者,我親眼見證了罕見病診斷的巨大進步,并帶領團隊貢獻自己的力量。罕見病治療難嗎?的確難!目前大多罕見病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或者即使有了治療藥物,也是因為多種原因難以應用。但在內分泌代謝病領域中,眾多的罕見病不但可治,而且是可及可負擔且安全有效。對于這部分可治療的罕見病,及早診斷是有效治療的前提!作為百年老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持續(xù)走在國內疑難罕見病的診治前列。復雜疾病診療“多兵種作戰(zhàn)”是傳統(tǒng),提升青年醫(yī)生對罕見病的意識則貫穿于日常。2018年,華山醫(yī)院更是作為骨干單位參與中國國家罕見病注冊系統(tǒng)的建立及完善工作,為“國家標準”貢獻“華山智慧”。2022年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罕見病中心正式成立,進一步集中了力量,建立了覆蓋罕見病診療全程的醫(yī)療服務體系,致力于罕見病診治和教研能力提升,為更多患者和家庭帶去了希望。華山醫(yī)院內分泌科作為國內最早成立的內分泌??浦唬趪鴥仁状螆蟮懒耸茹t細胞瘤和席漢綜合征,有著特別關愛疑難罕見病的傳統(tǒng)。肢端肥大癥、庫欣綜合征、鞍區(qū)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和垂體炎等罕見病是科室的常見病。隨著分子診斷的日益普及,診治罕見病的能力和效率更是得到了極大提升。我很欣喜地看到他們將近十年診治的罕見病整理成書,該書不僅有病例的詳細資料,更是突出了識別和診斷的臨床思維。討論部分則在參考大量文獻的基礎上,凝練了診斷和治療相關知識點。本病例集將帶著您認識和熟悉更多的內分泌罕見病,最終讓更多的罕見病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