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寫作動因 1
一、馬克思對蒲魯東早期思想觀點和政治主張的評價 2
二、蒲魯東《貧困的哲學》出版 10
三、馬克思《哲學的貧困》的寫作及其意義 15
第二章 馬克思“有決定意義的論點”首次闡釋 20
一、《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的“新的歷史觀” 21
二、對蒲魯東《貧困的哲學》的總體評價 25
三、對現代社會制度關系本質的分析 31
四、對蒲魯東政治經濟學觀點的批判 34
五、蒲魯東政治學說的根本謬誤 37
第三章 對蒲魯東“綜合價值論”批判 40
一、對蒲魯東綜合價值論批判的基本立場 41
二、對“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對立”觀點的批判 44
三、對“構成價值或綜合價值”觀點的批判 47
四、對“價值比例規(guī)律的運用”觀點的批判 53
第四章 對李嘉圖勞動價值論的繼承和批判 58
一、馬克思對勞動價值論的最初探索 58
二、唯物史觀的創(chuàng)立與勞動價值論的發(fā)展 63
三、馬克思對李嘉圖勞動價值論的評價 68
四、對李嘉圖地租理論的批判 72
五、李嘉圖理論的經濟思想史意義 75
第五章 唯物史觀與政治經濟學方法論 79
一、政治經濟學范疇的本質規(guī)定 80
二、社會生產關系的整體性特征 85
三、政治經濟學的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及其關系 88
四、政治經濟學思想史與流派 91
第六章 社會經濟“進化”的歷史與邏輯 97
一、蒲魯東關于“經濟進化”及其“時期”劃分的謬誤 98
二、關于“分工和機器”理論的批判 102
三、關于“競爭和壟斷”理論的批判 107
四、對“所有制或租”理論的批判 110
第七章 無產階級政黨的綱領闡釋 117
一、綜合價值論是工資理論的“陷阱” 117
二、工人罷工、勞動階級“同盟”與經濟斗爭 120
三、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的關系 127
四、《共產黨宣言》對無產階級革命的論述 129
第八章 馬克思對蒲魯東思想的再批判 135
一、19世紀50年代初對蒲魯東政治思想的批判 135
二、19世紀50年代末對蒲魯東經濟思想再批判 140
三、第一國際期間對蒲魯東思想的批判 146
四、對蒲魯東的“蓋棺論定” 151
第九章 恩格斯對《哲學的貧困》歷史觀和經濟觀的堅守 159
一、《哲學的貧困》寫作期間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契合 160
二、對蒲魯東《十九世紀革命的總觀念》的批判分析 165
三、19世紀60年代后恩格斯對蒲魯東思想的批判 170
四、恩格斯在《哲學的貧困》德文版中的理論貢獻 174
第十章 《哲學的貧困》在中國的傳播和當代意義 180
一、《哲學的貧困》在中國的傳播 181
二、《哲學的貧困》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當代新發(fā)展 187
三、《哲學的貧困》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發(fā)展 194
四、《哲學的貧困》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征的當代呈現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