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xiàn)在讀者手中的這部《清代以來黃河中游氣候變化及其社會響應》論著是在張健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完成的。作者利用清代檔案、方志、文集中有關黃河中游地區(qū)氣候和災害的大量信息建立旱澇災害數(shù)據庫,基于該數(shù)據庫中的信息,作者對清代黃河中游地區(qū)旱澇等級、降雨量變化序列進行了重建,并分析其變化特征、演化規(guī)律和時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礎上,作者將之與太陽活動變化、樹輪序列等進行對比分析,以判斷引起清代黃河中游地區(qū)氣候變化與波動的原因。不僅如此,作者還選取有代表性的氣候事件進行個案分析,以復原其形成的氣候背景,探討它們對區(qū)域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以及社會應對方式。這一研究的目標,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講,是立足于較高分辨率的歷史文獻,試圖復原中小空間尺度上的歷史氣候變化相關問題。由于作者用力甚勤,寫作認真,用嚴謹?shù)膶W術態(tài)度對待其研究,出色地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讀者通過研讀《清代以來黃河中游氣候變化及其社會響應(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也很容易從中領悟其研究的精妙與扎實。在此我不必贅言,僅舉一例以見研究者對待學問的嚴肅態(tài)度及其扎實的史料處理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