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選宗璞經典散文七十六篇,包括親人師友憶敘、海內外游記、燕園系列、生活隨記、讀書隨筆等。既有《九十華誕會》《三松堂斷憶》《花朝節(jié)的紀念》《怎得長相依聚》等寫父母夫君的深情文字,也有《西湖漫筆》《澳大利亞的紅心》《奔落的雪原》等行萬里路的游蹤,還有《紫藤蘿瀑布》《松侶》《二十四番花信》等愛花人語,以及《風廬茶事》《風廬樂憶》《藥杯里的莫扎特》等樂生記趣等,全面呈露作者的散文創(chuàng)作風貌。 全書配三十四幅照片,包括家庭舊照、手跡等,給讀者展現(xiàn)一個既飽蘊書卷氣,又本色天真的女作家女學者形象。 出生在書香門第,生活在高等學府,造就了宗璞淡泊優(yōu)雅、率性灑脫的性格和文風,給讀者傳遞著典雅持重、柔靜自洽的美學風范。 乙所中的父親工作順利,著述有成。母親持家有方,孩子們的讀書聲笑語聲常在房中飄蕩。這是一個溫暖幸福的家。這個家還和社會聯(lián)系著,和時代聯(lián)系著。不只父親在復雜動亂的局面前不退避,母親也不只關心自己的小家。一九三三年,日軍侵犯古北口,教授夫人們趕制寒衣,送給抗日將士。一九四八年冬,清華師生員工組織了護校團,日夜巡邏,母親用大鍋熬粥,給護校的人預備夜餐。一位從聯(lián)大到清華的學生,許多年后見到我時還說:“我喝過你們家的粥,很暖和。”煮粥是小事,不過確實很暖和。 那青草覆蓋的地方,雖然現(xiàn)在草還不很綠,我還是感覺到暖意。這暖意是從逝去了而深印在這片土地上的歲月來的,是從父母的根上來的,是從彌漫在水木清華間的一種文化精神的滋養(yǎng)和庇蔭來的。我倚杖站在小溪邊,驚異于自己的老而且病。以后連記憶也不會有了,這一片青草覆蓋的地方,又會變成什么模樣?——《那青草覆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