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圩區(qū)“馬燈”是一種兼具儺與花燈性質的地方民俗。這種地方民俗一般由青少年男子妝扮三國、隋唐、兩宋時期的英雄人物,以走陣穿花和列陣演武為主要表演形式,因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而廣泛流傳于長江支流青弋江、漳河中下游的圩區(qū)。皖南圩區(qū)“馬燈”有一套完整的民俗儀式,可分為“興燈”“出燈”“圓燈”三個部分,重點在于“出燈”中的場地表演部分。該部分有“蝦子戲水”“八盞燈”“四馬親嘴”“穆桂英掛帥”“云長掃堂”等內容,表達了祈福禳災的寓意,但其中也有很多民間禁忌。從皖南圩區(qū)“馬燈”的妝扮、服裝和道具來看,其與明清小說、戲曲有著緊密聯系,并反映了皖南圩區(qū)民眾對傳統(tǒng)英雄人物的崇拜和信仰。皖南圩區(qū)“馬燈”具有社會教化、秩序規(guī)范、藝術審美、情感維系等傳統(tǒng)的和非傳統(tǒng)的民俗社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