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社會
“生殖座架”:現(xiàn)代人工輔助生殖技術本質的現(xiàn)象學解讀
古代中國哲學
原情以見義——葉夢得的《春秋》詮釋
正名與用名——明代大禮議再思考
王夫之“夷夏之辨”的兩種主體批判——以其對許衡的評論為中心
“山木人心,其理一也”——《歧路燈》與理學修養(yǎng)觀
現(xiàn)代中國哲學與美學
從“格義”到“言意之辨”——論湯用彤對“格義”的研究
“好惡之心”能否保證“仁”?——論錢穆詮釋孔子仁觀的情感向度
超越“二元對立”視野下朱光潛美學之當代意義新探
德國哲學
康德的物自體是一個對象嗎?——基于先驗哲學與形而上學之分的一種探討
論康德本體論證明批判思想的發(fā)展——從《演證上帝存有的惟一可能的證明根據(jù)》到《純粹理性批判》
《神圣家族》和《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歷史唯物主義
政治哲學與倫理學
論普世性的平等觀念與比較性的平等觀念
平等主義風尚:廣義的還是狹義的?
德里達解構主義的政治面向
功利主義與完整性是否相容?——對西方功利主義式完整性辯護路徑的述評
博士論壇
對斯特普信念自由論證的兩個反駁——基于信念意志主義與認知責任
約翰·希克神義論思想探究——以《惡與仁愛的上帝》為中心的考察
書評與前沿追蹤
凝思生命的芳香——讀韓炳哲《時間的味道》
古希臘光輝今猶在——評趙林教授《古希臘文明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