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編者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實踐創(chuàng)新成果和對*書記的講話精神進行認真學習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本書有助于師生進一步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們認真遵循“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全面素質教育理念和“依據(jù)實際、接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以“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本任務。本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配套系列教材之一。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3年修訂版)為編寫依據(jù),以案例和實踐為主要編寫內容,以切實落實理論聯(lián)系實際為根本原則,以貫徹“實踐育人”為方針,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努力提高教學的實效性為理念編寫而成。通過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參與性,讓學生清晰明了、通俗易懂地掌握*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理論,加深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的理解和認識。培養(yǎng)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和認同,增強學生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使其積極投身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本書主編之一周麗雯老師,自2004年到河北理工大學(現(xiàn)華北理工大學)工作以來,一直在教學一線工作,長期從事“*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教學,經驗豐富。董康成老師在華北理工大學宣傳部工作,負責理論學習、理論培訓、理論宣傳工作,不但能敏銳把握黨的*理論動態(tài),并且能夠準確解讀,且文筆出眾。閆海波老師在華北理工大學教務處工作,長期同一線工作的教師打交道,且多次參與專業(yè)和基礎課程的改革,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本書是三位老師在深刻總結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和有效性編寫而成的。書中所選案例力求實現(xiàn)經典化與*化的有機結合,并設置了思考與點評。課堂與社會實踐活動部分所設的實踐題目,力爭與相關章節(jié)的內容相吻合,并提供詳細的實施方案和評價標準,以及設置該實踐題目的目的和要求。從而可以為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線教師開展實踐教學以及檢查學生實踐教學參與程度和學習效果提供便利。本書共十八章。除了*章(總論部分),其他章均按照《*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13年修訂版),適當調整而設。初稿完成之后,三位老師精益求精,分別獨立通讀書稿,并交換彼此意見,不斷修改,*終完成定稿。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借鑒了其他學者的文獻資料,已在書中參考文獻處盡力一一標明,但仍有個別文獻未能找到出處,在此對其編著者深表感謝。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或不妥之處,懇請同仁及廣大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