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逝去的時光》是二十世紀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先后出版于1913—1927年間。這是一部與傳統(tǒng)小說不同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七大卷,以敘述者“我”為主體,將其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合一體,既有對社會生活、人情世態(tài)的真實描寫,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認識的內心經歷的記錄。除敘事以外,還包含大量的感想和議論。整部作品沒有中心人物,沒有完整的故事,沒有波瀾起伏,只有貫穿始終的情節(jié)線索。它大體以敘述者的生活經歷和內心活動為軸心,穿插描寫了大量的人物事件,猶如一棵枝丫交錯的大樹,可以說是在一部主要小說上派生著許多獨立成篇的其他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交織著好幾個主題曲的巨大交響樂。該小說被譽為二十世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以其出色的心靈追索描寫、宏大的結構、細膩的人物刻畫以及卓越的意識流技巧而風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現代世界文學中的地位。本書是《追尋逝去的時光》的節(jié)選本。為了盡可能地讓讀者領略到普魯斯特獨特文體的魅力,法語翻譯家周克希采用“大跨度”的節(jié)選方式,先在整部小說的每一卷中分別選取精華段落,每個大段的文字一字不易,完全保留原書中的面貌,然后用盡可能簡潔的文字連綴這些段落,并作一些必要的交代,方便讀者更輕松地閱讀這部鴻篇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