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 謝 / ⅰ
引 言 / ⅲ
[1] 杰克·萊蒙與喬治·庫克/《熱情如火》的最后一幕/ 加里·格蘭特“每次都從我手中溜走”/ 斯皮爾伯格與庫布里克/ 高德溫先生“知道什么有效”/ 查爾斯·博耶和蟑螂/ 在柏林跳舞/“勞頓是你夢想能得到的一切,然后再乘上十倍”/“劉別謙式觸動”/ 瑪麗蓮·夢露/ 與查爾斯·布拉克特及I. A. L. 戴蒙德的合作 / 1
[2] 威廉·霍爾登出演《日落大道》/《雙重賠償》/“你明白嗎?”/奧黛麗·赫本/“它看上去就應該像新聞紀錄片”/“弗里茨·朗對我說:‘找個好攝影師’”/ 打破的化妝鏡/《桃色公寓》里的托內牌家具和美術指導/ 用黑白膠片拍攝/ 黛德麗自己給自己布光/ 不丟失推進情節(jié)的臺詞 / 55
[3] 琪恩·亞瑟/《柏林艷史》/“黛德麗會做任何我讓她做的事”/表情/《倒扣的王牌》/“你永遠永遠無法預知觀眾的反應”/《七年之癢》/ 林白與《林白征空記》/ 加里·庫柏/“我不拍攝優(yōu)雅的影片”/骯臟的人與《戰(zhàn)地軍魂》/“當我編劇時,我想當導演。當我導演時,我想當編劇” / 85
[4]《日落大道》還魂《麗人劫》/“我是個合作者”/ 旁白/“沒有規(guī)矩”/ 浪漫喜劇/ 杰克·萊蒙“是我的萬能藥”/ 初戀/《飛來?!? 奧斯威辛的母親/ “我從不把任何人介紹給一個經紀人”/ 孩子/ 讓·雷諾阿與費里尼/“洗印第一條” / 119
[5] 畢加索與弗洛伊德/“讓它真實,讓它可信”/ 領銜演員/ 被某種只在銀幕上出現(xiàn)的東西擊中了/《黃昏之戀》/“我從不在拍第二條或者第三條時提高嗓門”/ 特寫鏡頭/《控方證人》/ 查爾斯·勞頓/ 迪恩·馬丁/《熱情如火》/ 你永遠不知道瑪麗蓮會怎么做/《玉女風流》/ 卡格尼/“總體來說,我認為觀眾比他們被認為的聰明多了” / 167
[6] 國會縱火案后從柏林逃往巴黎/ 母親是個好廚師/ 單片眼鏡里的反光/ 卡普拉“抓住了時代”/ 亞歷山大咖啡廳的普雷斯頓·斯特奇斯/ 霍華德·霍克斯與《火球》/ 芭芭拉·斯坦威克跳《鼓樂搖擺》/ 便簽紙上的劇本/ 為其他導演寫作/《倒扣的王牌》的最后一鏡/ 從不在劇本里放多少拍攝指示/ 馬克斯兄弟/ 火星與時間艙 / 217
[7] 電影配樂/ 在科羅拉多酒店拍攝/ 奧黛麗·赫本的紀梵希/《熱情如火》里的異裝/“我們已經把自己出賣給了做特效的人”/ 在柏林和維也納當記者/ 電影槍手/ 金格爾·羅杰斯/《兩代情》/“我永遠都需要情節(jié)”/ 柏林的爵士樂/“我寫作時會想著攝影機,但不會想太多。” / 263
[8] 《滿城風雨》/ 寶琳·凱爾/ 著名的“丟失的段落”/ 伍迪·艾倫/ 隱藏情節(jié)點/ 夏特蒙特酒店的室友彼得·洛/《開羅諜報戰(zhàn)》/ 只為上映一周而拍的電影/《失去的周末》/ 約翰·巴里摩爾/ 懷爾德的女性們/“我逆著情緒寫作時寫得最好”/ 和I. A. L. 戴蒙德合作/好的感傷 / 309
[9] 小制作電影/ 和比利一起做運動/ 塞林格與《麥田里的守望者》/ 劉別謙與《妮諾契卡》/“那時候一年拍五十部電影,但我們寫一百五十個劇本”/“我不是搞攝影的,我拍的是電影”/ 周一晚上在懷爾德家看球/《走向幸?!?“我主要是個編劇”/ 掐時間和選演員/“劉別謙做得更好” / 361
附錄一 電影 / 415
附錄二 雜談 /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