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第一章性別化的社會宗教群體:唐代女道士的崛起
一唐代皇室對道教的扶持
二道教的整合和宮觀制度的建立
三變化中的性別關系模式
四女道士作為性別化群體的崛起
第二章唐代皇室入道女性的命運和權力
一命中注定抑或自主選擇:入道公主及其他皇室和宮廷女性
二權力和成就: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
三結語
第三章宗教領袖、實踐及儀式活動
一唐代女道士的宗教經歷綜述
二領導能力和道觀管理
三宗教實踐和社會責任
四儀式活動
五結語
第四章柳默然與道教內修理論
一柳默然的生平和宗教經歷
二兩篇《坐忘論》的作者歸屬問題
三碑刻《坐忘論》的主題
四薛元君碑銘的觀念
五結語
第五章道教修煉和醫(yī)學養(yǎng)生:女道醫(yī)胡愔的遺產
一胡愔的生平和《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的撰寫
二五臟與五行宇宙論的關聯(lián)
三胡愔對臟腑神形象的描述及其影響
四胡愔的季節(jié)性臟腑養(yǎng)生體系
五結語
第六章《瑤池新詠集》與三位女道士詩人
一《瑤池集》重輯
二李季蘭的生平和詩歌
三元淳的生平和詩歌
四崔仲容的生平和詩歌
五結語
第七章女道士詩人魚玄機的生活和詩歌
一重構魚玄機的傳記
二愛和激情:欲求的主體
三性別覺醒和自我認可
四結語
結論
附錄杜光庭與唐代道教女性圣傳
一《墉城集仙錄》的編纂時間及目的
二《墉城集仙錄》中唐代道教女性圣傳考述
三杜光庭對道教女性形象的重塑
四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