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中國文學的重要源頭,但是在古代社會,學者們長期將其視為“經”,從經學的角度解釋《詩經》的文本,而輕視從文學層面進行闡釋。至明清,出現(xiàn)了許多以文學評點的方式解讀《詩經》的著作,清代學者方玉潤的《詩經原始》就是這方面的典范之作。該書專從文學角度研究《詩經》,對于舊式解說《詩經》的方法有深刻批評,其優(yōu)長之處正在于此,可使讀者閱讀《詩經》直探本旨,不致為迂曲舊說所困。該書體例,先以詩首二字為題,之后總括全詩大旨列于題下,為作一序,仿古樂府體式而不同于《毛詩序》,使讀者一覽而得作詩之意。次錄本詩,亦仿古樂府一解、二解之例,而不用“興也”“比也”之迂腐俗套。如此,全詩聯(lián)屬一氣而章法、段法分明可曉。詩后乃總論作詩大旨,大約論斷于《小序》《集傳》之間,其余諸家亦順及之。最后集釋名物,標明音韻?;谠摃毺氐难芯恳暯?,歷來受到重視,是《詩經》學的必讀典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