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研究與人類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等學科存在著密切的關聯(lián)。對于像我國這樣歷史悠久、文明多樣、族群多元、生態(tài)多類的文化遺產,類型性的案例無疑具有相應的代表性。本書旨在以人類學田野作業(yè)為基本手段,對我國主要的、具有區(qū)域特點和族群特色的文明類型,包括農耕文明、游牧文明、山地文明、海洋文明以及混合文明進行抽樣調研,共由六個案例構成,分別是: 案例一:亞魯王傳承:苗族口頭與記憶遺產田野調查報告 案例二:成吉思汗祭典:蒙古族傳統(tǒng)祭祀儀式調查報告 案例三:山海之間:福建海洋文化遺產田野調查報告 案例四:阿細祭火:西南山地族群遺產田野調查報告 案例五:熱貢唐卡:藏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調查報告 案例六:萬里茶道:文化線路遺產與文明交流 為了完成這一任務,課題組在全國范圍內選取了六個代表性案例進行多點多時段的田野考察,積累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尤其注重在整體觀指導下考察各族群(包括漢族、藏族、蒙古族、苗族、彝族等)的口頭傳統(tǒng)、儀式表述、身體技術等非文字文化表述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