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宋的學術論文和文藝作品可謂汗牛充棟,不少作品在贊美大宋高度發(fā)達的經濟、文化和科技的同時,對大宋的皇帝“與士大夫治天下”的政治制度心向往之,但是這些作品卻沒有告訴讀者:大宋這個經濟、文化和科技的巨人是如何滅亡的。 儒家把宋朝滅亡的原因歸咎為王安石變法,此說蠻不講理,不值一駁;很多人都認為宋朝亡于重文抑武,不錯,但還沒有看到其根源在于籠罩于朝野、植根于君臣骨子里的茍安文化!自宋太宗慘敗于幽州城下之后,就再也不提收復燕云十六州;自澶淵之盟始,宋朝就跪下了,逐漸把花錢買平安奉為圭臬,直至被金軍包圍在開封城內,竟然還相信只要下跪,給足金錢,敵人就會放自己一條生路,不惜挖地三尺,把公私金銀財寶悉數送敵,將宮、府中的美女,公、私妓女以及民間婦女絡繹不絕地送往敵營,最后卻換來金國將徽欽二帝廢為庶人的一紙詔書,宋廷君臣作為俘虜被押往偏遠的五國城。本書無意參與論戰(zhàn),只是根據史實用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客觀展示了北宋從虎氣生生到沉溺茍安直至跪著滅亡的歷史軌跡,解剖了新型的士大夫階層升入“天堂”后走向反面的過程,揭示了宋朝不能不亡的深層原因。都說落后就會挨打,可宋朝卻是先進了遭挨打,這就更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