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結項成果?!靶g語”是某個學科領域內的專門用語。近代西方普通法法系、民法法系有著一套不同于傳統(tǒng)中華法系的術語體系,丁韙良、畢利干等人借用古漢語詞匯翻譯了諸多近代西方法學術語,例如:“International Law”譯為“公法”(今譯為“國際法”)、“Sovereignty”譯為“主權”、“Citizen”譯為“人民”(今譯為“公民”)、“Right”譯為“權利”等。這些譯詞有的流傳至今;有的已經消失;有的內涵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本書史論結合,運用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對上述法學術語的翻譯、變異以及流播過程作歷史學、文化學的考察,尤其是對語義變化所蘊藏歷史文化意涵的深度剖析,既可昭顯近代中國法學學術發(fā)展的真實面貌,也是研究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近代轉型的重要切入口,更可從中窺見中西文化的差異以及近代中國異彩紛呈的思想文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