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和歷史唯物主義
(《中國社會科學》1981年第6期)
試論閑暇時間和我國城市居民的閑暇生活
(《中國社會科學》1987年第6期)
中國城市現(xiàn)代家庭模式
(《社會學研究》1987年第3期)
家庭網和現(xiàn)代家庭生活方式
(《社會學研究》1988年第2期)
“社會學者對社會的警告”叢書問世
(《社會學研究》1989年第5期)
中國家庭網的現(xiàn)狀和未來
(《社會學研究》1990年第5期)
中國的縱向家庭關系及對社會的影響
(《社會學研究》1992年第6期)
天津“國際社會學研究方法研討會”綜述
(《社會學研究》1994年第1期)
社區(qū)歸屬感與社區(qū)滿意度
(《社會學研究》1996年第3期)
住房與中國城市的家庭結構
區(qū)位學理論思考
(《社會學研究》1997年第6期)
城市社會學與城市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城市社會學專業(yè)委員會(籌)
成立大會綜述
(《社會學研究》2004年第4期)
《一個中國城市居民的婚姻、家庭和生育方式》:中美社會學者合作
在天津進行社會調查
(《天津社會科學》1982年第2期)
試論我國城市的家庭和家庭結構
(《天津社會科學》1982年第3期)
從社會學角度看馬克思的《工人調查表》
(《天津社會科學》1983年紀念馬克思逝世100周年專號)
研究家庭社會學
(《天津社會科學》1984年第4期)
試論中國核心家庭和西方核心家庭的異同
(《天津社會科學》1985年第2期)
家庭網和現(xiàn)代家庭生活方式
(《天津社會科學》1988年第1期)
社會改革與心理壓力
(《天津社會科學》1990年第5期)
家庭與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
(《天津社會科學》1995年第4期)
建立精神文明建設指標體系的有關理論問題
(《天津社會科學》1997年第6期)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婦女發(fā)展與進步
(《天津社會科學》1999年第2期)
千戶戶卷調查與城市社會學
(《天津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
城市人與城市區(qū)位的結合與互動
(《天津社會科學》2003年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