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創(chuàng)新并非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需要堅實的知識基礎和豐沛的文化資源的。相聲作為一種藝術形態(tài),與中國傳統(tǒng)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是在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母體”中孕育而生的,也在中國傳統(tǒng)藝術“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的。建華博士在研究生階段主攻中國古代戲曲史,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狀貌有著較為豐厚的學術積累,這成為他研究相聲藝術的“長項”,也成為他作為曲藝研究“學院派”新銳的“底氣”。在《中國相聲的源與流》一書中,他從歷史演進的角度細致地考察中國相聲萌芽、發(fā)展、成熟、鼎盛的全過程,對豐富的歷史資料信手拈來,皆成妙趣,而且時有自身精辟的闡發(fā),讓入耳目一新。這在學術界是有口皆碑的。在《現代相聲的興起與相聲文本研究》這部新著中,建華博士又對相關的話題進行了更富于理論性的思考與論述:深入地討論相聲與傳統(tǒng)笑話的關系,包括素材的選取、包袱的設計、結構的完善、流派的生成等;細致地考察相聲與傳統(tǒng)評書的關系,包括底本的提供、人才的儲備、技法的傳承、形式的豐富等;簡要地梳理相聲與戲曲的關系,包括小戲與相聲、大戲與相聲、語言化的進程等。這些論題,有的在建華博士前兩部專著中已經有所涉獵,有的則是全新的論題,但無論是舊論題還是新創(chuàng)見,建華博士都進行了更有深度的思考和論述,可以說是“譬如積薪,后來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