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3 文獻回顧
1.3.1 風險測量
1.3.2 風險定價
1.3.3 風險分散和補償
1.3.4 風險轉移
1.4 可能的創(chuàng)新
第2章 糧食種植業(yè)經營風險評估與治理的分析框架
2.1 概念界定和研究對象
2.2 糧食種植業(yè)經營風險治理的邏輯起點
2.2.1 小農戶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
2.2.2 風險關聯性和風險管理方式孤立性之間的矛盾
2.3 關鍵科學問題與分析框架
2.3.1 關鍵科學問題
2.3.2 分析框架
2.4 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2.4.1 主要研究方法
2.4.2 數據來源
第3章 農業(yè)氣象災害風險的特征與評估
3.1 農業(yè)氣象災害的統(tǒng)計描述
3.2 農業(yè)氣象災害的時間特征
3.3 農業(yè)氣象災害的空間特征
3.3.1 洪澇災害的空間變化特征
3.3.2 干旱災害的空間變化特征
3.3.3 風雹災害的空間變化特征
3.3.4 冷凍災害的空間變化特征
3.4 農業(yè)氣象災害的分布特征
3.5 農業(yè)氣象災害風險的評估結果
第4章 產量風險特征與評估
4.1 產量數據描述和分解
4.1.1 產量分解及波動特征
4.1.2 產量風險描述性統(tǒng)計
4.2 產量波動的時間特征
4.3 產量波動的空間特征
4.4 產量波動的分布特征
4.5 產量風險的評估結果
第5章 價格風險計量與評估
5.1 價格數據描述和分解
5.1.1 價格分解及波動特征
5.1.2 價格風險描述性統(tǒng)計
5.2 價格波動的時間特征
5.3 價格波動的空間特征
5.4 價格波動的分布特征
5.5 價格風險的評估結果
第6章 成本風險計量與評估
6.1 成本數據描述和分解
6.1.1 成本波動分解及特征
6.1.2 成本風險描述性統(tǒng)計
6.2 成本波動的時間特征
6.3 成本波動的空間特征
6.4 成本波動的分布特征
6.5 成本風險的評估結果
第7章 收益風險計量與評估
7.1 收益數據描述和分解
7.1.1 收益分解及波動特征
7.1.2 收益風險描述性統(tǒng)計
7.2 收益波動的時間特征
7.3 收益波動的空間特征
7.4 收益波動的分布特征
7.5 收益風險的評估結果
第8章 糧食種植業(yè)經營風險綜合評估與定價
8.1 主要經營風險判別
8.1.1 早稻種植區(qū)經營風險判別
8.1.2 晚稻種植區(qū)經營風險判別
8.1.3 小麥種植區(qū)經營風險判別
8.1.4 玉米種植區(qū)經營風險判別
8.2 經營風險的綜合評估結果
8.3 經營風險因子的關聯分析
8.3.1 早稻經營風險因子關聯分析
8.3.2 晚稻經營風險因子關聯分析
8.3.3 小麥經營風險因子關聯分析
8.3.4 玉米經營風險因子關聯分析
8.4 保險定價策略
8.4.1 趨勢方程估計
8.4.2 邊緣分布
8.4.3 聯合分布
8.4.4 費率厘定
第9章 國外糧食種植業(yè)經營風險的治理經驗與啟示
9.1 美國糧食種植業(yè)經營風險治理經驗
9.1.1 財政支持
9.1.2 金融支持
9.1.3 糧食產銷政策
9.2 歐盟糧食種植業(yè)經營風險治理經驗
9.2.1 財政支持
9.2.2 金融支持
9.2.3 糧食產銷政策
9.3 英聯邦糧食種植業(yè)經營風險治理經驗
9.3.1 財政支持
9.3.2 金融支持
9.3.3 糧食產銷政策
9.4 日本糧食種植業(yè)經營風險治理經驗
9.4.1 財政支持
9.4.2 金融支持
9.4.3 糧食產銷政策
9.5 國外糧食種植業(yè)經營風險治理啟示
9.5.1 美國經驗啟示
9.5.2 歐盟經驗啟示
9.5.3 英聯邦經驗啟示
9.5.4 日本經驗啟示
第10章 糧食種植業(yè)經營風險治理政策優(yōu)化
10.1 我國農業(yè)經營風險治理政策
10.1.1 金融支持
10.1.2 財政支持
10.1.3 糧食產銷政策
10.2 糧食種植業(yè)經營風險治理目標與思路
10.2.1 糧食種植業(yè)經營風險治理目標
10.2.2 糧食種植業(yè)經營風險治理思路
l0.3 糧食種植業(yè)經營風險治理的政策優(yōu)化
10.3.1 推廣“農業(yè)保險+期貨”項目
10.3.2 完善“保險+目標價格”政策
10.3.3 創(chuàng)新“農業(yè)保險+信貸”制度
10.3.4 促進“農業(yè)保險+科技”發(fā)展
10.3.5 推動“農業(yè)保險+收儲”落地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