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目錄
表目錄
凡例
導言
一、百年來打醮的搜集、整理與研究
(一)打醮的搜集整理
(二)醮儀本體研究
(三)打醮與地方社會研究
(四)信仰實踐:打醮研究的另一路徑
(五)幾點展望
二、本書的寫作思路
第一章 冀南鄉(xiāng)村道教的歷史與現(xiàn)狀
一、區(qū)域地理空間
二、冀南鄉(xiāng)村道教的歷史
(一)太平道:冀南鄉(xiāng)村道教的濫觴
(二)冀南鄉(xiāng)村道教的發(fā)展演變
三、冀南鄉(xiāng)村道教科儀的傳承現(xiàn)狀
四、冀南鄉(xiāng)村的火居道士
第二章 太平道樂
一、演奏形式與樂器
二、曲牌
三、曲譜
四、太平道樂的傳承
第三章 冀南鄉(xiāng)村道教的經(jīng)籍
一、遺存現(xiàn)狀
二、抄本特征
(一)載體與裝幀
(二)書寫習慣
(三)內(nèi)容特征
(四)經(jīng)籍用字研究
第四章 度亡:冀南鄉(xiāng)村的陰事道場實錄
一、頭一天的科儀
(一)安神
(二)送疏
(三)施食座
(四)送十二城
二、出殯日的科儀
(一)送疏
(二)轉供
(三)請三代
(四)沐浴朝參
(五)渡橋
(六)送神
第五章 打醮:冀南鄉(xiāng)村的陽事道場實錄(上)
一、“四村一個醮”
(一)高家莊
(二)馮家寨
(三)牛家寨
(四)高三周
二、醮會組織
(一)會首
(二)財產(chǎn)管理
(三)牛寨水會
(四)馮寨皇杠會
三、醮前籌備
(一)預備會
(二)定道士、請表功師傅
(三)請戲班
(四)下請?zhí)?、發(fā)告示
(五)淘井
(六)成功
(七)搭醮棚
(八)插黃旗
(九)準備儀式用品
(十)送功
(十一)請神箱
(十二)安神
(十三)啟駕
(十四)擺香桌
(十五)請龍牌
(十六)取水
(十七)上供
(十八)戲班參神
第六章 打醮:冀南鄉(xiāng)村的陽事道場實錄(下)
一、頭一晚的科儀
(一)開經(jīng)借地
(二)武樂
二、第一日的科儀
(一)禁風、取水
(二)安灶
(三)上梓童表
(四)接土地、城隍
(五)發(fā)文
(六)監(jiān)齋、灶咤
(七)掛揚幡
(八)啟師
(九)安監(jiān)
(十)請五老
(十一)啟水
(十二)分燈
(十三)接三寶
(十四)立十方
(十五)安鎮(zhèn)
(十六)送天師、請三官
三、第二日的科儀
(一)請?zhí)?br /> (二)送三官、請?zhí)鞄?br /> (三)上全朝
(四)轉供
(五)送天師、請三官
(六)送三官、請?zhí)鞄?br /> (七)轉經(jīng)送表
(八)送天師、請三官
(九)接太陰、救苦
(十)送三官、請?zhí)鞄?br /> (十一)拜北斗、演燈
(十二)送天師、請三官
四、第三日的科儀
(一)大請十王
(二)送三官、請?zhí)鞄?br /> (三)轉供、上表
(四)花米經(jīng)
(五)送天師、請三官
(六)送三官、請?zhí)鞄?br /> (七)午朝供養(yǎng)
(八)送天師、請三官
(九)送三官、請?zhí)鞄?br /> (十)拜九皇
(十一)送天師、請三官
五、第四日的科儀
(一)信禮
(二)送三官、請?zhí)鞄?br /> (三)五品上香
(四)請三代
(五)送天師、請三官
(六)送三官、請?zhí)鞄?br /> (七)都爐上香
(八)送天師、請三官
六、第五日的科儀
(一)祝壽
(二)行駕
(三)送三官、請?zhí)鞄?br /> (四)拜懺
(五)拜表
(六)辭天師、三官
(七)渡橋
(八)祭冰
(九)接赦、放赦
(十)送五老
(十一)迎大供
(十二)分班、卸醮
(十三)施食座
(十四)送神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 冀南鄉(xiāng)村道教其他經(jīng)籍選錄
(一)《靈寶西江月真經(jīng)》
(二)《文字關》
(三)《靈寶修醮關牒榜》
(四)《靈寶修醮表本》
(五)《靈寶修醮寫畫本》
附錄二 冀南鄉(xiāng)村道教經(jīng)籍用字統(tǒng)計表
附錄三 廣宗縣能演奏道樂的藝人名單
附錄四 高莊皇醮醮棚神位平面圖
附錄五 高莊修醮會首名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