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乳果糖與腸道微生物 1
1.1 唾液酸和乳果糖 2
1.1.1 唾液酸 2
1.1.2 乳果糖 5
1.2 腸道微生物概述 7
1.3 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 8
1.4 功能性低聚糖對腸道微生物的影響 8
第2章 唾液酸化乳果糖的合成、純化及表征 11
2.1 材料與方法 12
2.1.1 材料與試劑 12
2.1.2 主要儀器與設備 12
2.1.3 試驗方法 13
2.1.4 檢測方法 20
2.2 質譜分析 23
2.2.1 乙酰唾液酸化乳果糖質譜 23
2.2.2 脫氨基唾液酸化乳果糖質譜 24
2.2.3 羥乙酰唾液酸化乳果糖質譜 24
2.3 核磁共振圖 25
2.3.1 乙酰唾液酸化乳果糖核磁共振圖譜分析 25
2.3.2 脫氨基唾液酸化乳果糖核磁共振圖譜分析 29
2.3.3 羥乙酰唾液酸化乳果糖核磁共振圖譜分析 32
2.4 小結 34
第3章 乙酰唾液酸化乳果糖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36
3.1 材料與方法 37
3.1.1 試驗材料 37
3.1.2 儀器與設備 37
3.1.3 試驗方法 38
3.2 乙酰唾液酸化乳果糖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41
3.2.1 乙酰唾液酸化乳果糖對大腸桿菌的抑制作用 41
3.2.2 乙酰唾液酸化乳果糖對沙門氏菌的抑制作用 43
3.2.3 乙酰唾液酸化乳果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44
3.3 乙酰唾液酸化乳果糖對病原菌核酸降解的影響 46
3.3.1 乙酰唾液酸化乳果糖對大腸桿菌核酸降解的影響 46
3.3.2 乙酰唾液酸化乳果糖對沙門氏菌核酸降解的影響 47
3.3.3 乙酰唾液酸化乳果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核酸降解的影響 47
3.4 小結 48
第4章 乙酰唾液酸化乳果糖對雙歧桿菌的增殖作用 49
4.1 試驗材料與儀器 50
4.1.1 材料與試劑 50
4.1.2 儀器與設備 50
4.1.3 試驗方法 50
4.2 乙酰唾液酸化乳果糖對嬰兒雙歧桿菌活性的影響 51
4.3 乙酰唾液酸化乳果糖對短雙歧桿菌活性的影響 53
4.4 小結 55
第5章 脫氨基唾液酸化乳果糖對三種腸道有害菌的影響 56
5.1 材料與方法 56
5.1.1 供試菌種 56
5.1.2 試劑 57
5.1.3 儀器與設備 57
5.1.4 試驗方法 57
5.2 脫氨基唾液酸化乳果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影響 60
5.2.1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 60
5.2.2 掃描電鏡圖 61
5.2.3 對核酸降解的影響 62
5.3 脫氨基唾液酸化乳果糖對大腸桿菌的影響 63
5.3.1 對大腸桿菌的抑菌活性 63
5.3.2 掃描電鏡 65
5.3.3 對核酸降解的影響 66
5.4 脫氨基唾液酸化乳果糖對沙門氏菌的影響 67
5.4.1 對沙門氏菌的抑菌活性 67
5.4.2 掃描電鏡 68
5.4.3 對核酸降解的影響 69
5.5 小結 70
第6章 脫氨基唾液酸化乳果糖對腸道益生菌的影響 71
6.1 材料與方法 72
6.1.1 供試菌種 72
6.1.2 試劑 72
6.1.3 儀器設備 72
6.1.4 試驗方法 72
6.2 脫氨基唾液酸化乳果糖對嬰兒雙歧桿菌的影響 73
6.3 脫氨基唾液酸化乳果糖對短雙歧桿菌的影響 75
6.4 脫氨基唾液酸化乳果糖對植物乳桿菌的影響 77
6.5 小結 78
第7章 應用Illumina高通量測序技術探究唾液酸化乳果糖對小鼠腸道菌群的影響 80
7.1 材料與方法 81
7.1.1 材料與試劑 81
7.1.2 儀器與設備 82
7.1.3 方法 82
7.2 物種注釋與評估 84
7.2.1 測序數據統(tǒng)計 84
7.2.2 不同分類水平上的物種注釋 84
7.3 腸道菌群多樣性指數分析 86
7.4 腸道菌群樣本組成分析 87
7.5 腸道菌群樣本PCA比較分析 88
7.6 小結 89
參考文獻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