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語義學派:理論、方法與比較》基于以往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的系統梳理與回顧,采用歸納法、演繹法和比較分析法等定性研究方法,從歷時和比較兩個視角,在學術背景、哲學基礎、學術思想、研究方法、成果應用等五個層面,分為八個專題,系統地考察了波蘭語義學派的自然語義元語言(Natural Semantic Metalanguage,簡稱NSM)理論、研究方法及其與概念語義學理論和雙層語義學理論之間的比較。 所得主要結論如下: (1)波蘭語義學派的NSM理論研究具有悠久的邏輯學背景,歷經五個曲折而又成果豐碩的不同階段,構成了波蘭語義學派NSM理論動態(tài)、變化的發(fā)展歷程。 (2)NSM理論將詞匯語義學理論、普遍語法、跨文化交際等相關理論方法,融入自身特有的化簡釋義法和文化腳本法,從而形成了獨有的NSM理論的方法論體系。 (3)NSM理論傳承了萊布尼茨的理性主義哲學傳統,致力于探尋普遍的人類思維字母表。截止2016年,已發(fā)現66個語義基元。 (4)NSM理論是基于跨語言、跨文化的研究,其基本觀點體現了NSM理論的六大核心思想。 (5)NSM理論是語義分解法的發(fā)展,其研究目標與語義分析模式依賴于普遍基元概念和化簡釋義這兩大支柱。 (6)NSM的研究成果適合應用于初級階段的外語核心詞匯教學、基本語法和翻譯教學。用于詞典定義時,可避免語義晦澀、循環(huán)定義和語義模糊等詞典編撰中的積弊。其獨有的創(chuàng)作文化腳本法應用于跨文化交際時,有助于發(fā)現蘊含在復雜語言現象背后的文化特質、揭示不同文化的語義共性、避免民族中心主義。 (7)NSM理論和概念語義學理論雖均具有基本語義成分的研究取向,但因在認知語義觀上的根本性分歧,導致其在學術背景、認知立場、概念基元、句法結構和語義表征方法等五個層面上存在諸多差異。 (8)NSM理論和雙層語義學理論雖均屬于詞匯語義學的簡約模式,但兩者在學術淵源、學術思想、語義分析方法等三個層面差異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