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就是收藏歷史,傳承文化,傳承祖先留給我們的優(yōu)秀的、深邃的文化精華。進入收藏,就是在搞文化,就要按文化人的高標準來要求自己,收藏才能有大收獲,收藏之路也才會越走越好。旭宇先生曾和我談及有要把其藏品進行一次集中整理的想法,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如愿。今年春天,《書法報》向他約稿,說《書法報》有一“收藏”欄目想陸續(xù)刊登其六德軒中的藏品。借此機緣,正好可以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藏品,以了卻自己多年的夙愿,并約傳薪為每件藏品寫一些賞析文字,打算在結稿時以《六德藏珍》的書名結集出版。由于藏品豐富龐雜,整理起來頗為不易。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梳理,在反復比對、仔細權衡的基礎上,旭宇先生從中精心整理出了六德軒中五十件具有代表性的藏品,分為書畫、陶瓷、玉器、雜項四個類別。其中書畫藏品以明代的祝允明開篇,至當代的吳作人截止,十四件藏品皆為中國書畫史上的名家力作。其中,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允明的草書《雜題畫景詩》軸功力深厚、風骨爛漫、狂而不亂、情濃勢足、激越奔放、氣度不凡,且品相完好,即便放到各大博物館也毫不遜色。一些則為十分少見的書畫精品,如明末清初著名隱士畫家王崇節(jié)的繪畫作品各大博物館也少有收藏,六德軒中藏有其大幅絹本中堂《踏雪尋梅圖》,該畫尺寸大、畫工精,十分難得。陶瓷部分包括了陶器、青瓷、白瓷、彩瓷等諸多門類,時間跨越了從隋唐至清末民初的近千年時間,其中隋代邢窯白釉觀音像、北宋定窯白瓷凈瓶皆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文物研究價值。玉器篇作為旭宇先生的收藏和研究重點,經過精心取舍,挑選涵蓋了從商周高古玉到明清玉等各歷史時期的古玉精品十四件。其中,商前期玉枕為河北省藁城市崗上鎮(zhèn)臺西村東北的臺西遺址出土。由于年代久遠,經主人的長期使用,整個枕面沁色斑駁,汗沁深入玉骨,呈秋葵色,細膩光潔、晶瑩滋潤,古意盎然,且尺寸巨大,為高古玉中難得一見的精品。此外,春秋時期白玉雙面六龍佩、戰(zhàn)國時期中山國白玉人、清乾隆時期和田白玉金剛杵等也皆為古玉精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雜項則涉及了古印、石雕、古家具及金銅佛造像等諸多門類,其中也多為藝術精品,在此不再一一列舉。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