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院士書評(一)1
院士書評(二)3
院士書評(三)5
序7
前言9
第3版前言15
第2版前言19
第1版前言23
第1章系統的基本概念
1.1引言
1.1.1人類社會當今所處的時代
1.1.2世界潮流,浩浩蕩蕩
*1.1.3五個特征的歷史淵源
1.2系統的定義與屬性
1.2.1系統的定義
1.2.2系統的屬性
1.3系統的分類
1.3.1按照系統屬性分類
1.3.2按照系統的綜合復雜程度分類
1.3.3錢學森院士的分類
1.4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1.4.1系統的結構
1.4.2系統的功能
1.5系統思想的演變
習題
第2章系統工程的基本概念
2.1引言
2.2系統工程的定義
2.3系統工程的產生與發(fā)展
2.3.1系統工程實踐先于系統工程學科
2.3.2系統工程學科是工業(yè)生產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必然產物
2.3.3系統工程學科在中國的發(fā)展
2.4系統工程的主要特點
2.5系統工程在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的地位
2.5.1系統工程與其他工程技術的關系
2.5.2現代科學技術體系
2.6我國的航天事業(yè)及相關事業(yè)
2.6.1神舟五號飛船
2.6.2我國航天事業(yè)捷報頻傳: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飛船
2.6.3與航天事業(yè)相關的其他事業(yè)
2.7系統工程中國學派——錢學森學派
2.7.1系統工程中國學派的兩個里程碑
2.7.2系統工程中國學派的標志性成果
*2.8管理科學中國學派的研究
2.8.1管理科學中國學派與系統工程中國學派的關系
*2.8.2管理工作與管理科學基本問題探討
2.8.3管理科學中國學派研究概述
2.9系統工程要為實現“中國夢”與中國的國際擔當作貢獻
2.9.1國際國內形勢發(fā)生深刻變化
2.9.2對于未來的展望
習題
第3章系統工程若干專業(yè)簡介
3.1引言
3.2工程系統工程
3.3軍事系統工程
3.4信息系統工程
3.4.1信息系統工程的一般概念
3.4.2信息系統工程與計算機技術及信息網絡的關系
3.4.3管理信息系統的定義和基本概念
3.4.4管理信息系統的結構
3.4.5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fā)
3.4.6信息技術的新進展及其應用
3.5社會系統工程
3.6現實生活中的系統工程舉例
3.6.1菜籃子工程
3.6.2“拉鏈馬路”的是是非非
3.6.3校園一卡通
3.6.4共享單車、共享汽車與共享經濟
習題
第4章系統工程方法論
4.1引言
4.2霍爾系統工程方法論
4.3軟系統方法論
4.3.1對問題的認識
4.3.2硬系統方法論的局限性
4.3.3軟系統方法論解決問題的步驟
4.3.4軟系統方法論的應用情況及評價
4.3.5HallCheckland方法論
4.4錢學森綜合集成方法論
4.4.1綜合集成的含義
4.4.2綜合集成法和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
4.5物理事理人理系統方法論
4.5.1物理事理人理系統方法論的基本概念
4.5.2WSR系統方法論的主要步驟
4.5.3WSR系統方法論中常用的方法
4.6系統工程項目研究的一般過程
4.7系統論方法的若干要點
4.7.1系統論方法的哲學基礎
4.7.2還原論與整體論相結合
4.7.3定性描述與定量描述相結合
4.7.4局部描述與整體描述相結合
4.7.5確定性描述與不確定性描述相結合
4.7.6系統分析與系統綜合相結合
習題
第5章系統工程的理論基礎
5.1引言
5.2運籌學的基本知識
5.3控制論的基本知識
5.3.1反饋
5.3.2控制任務與控制方式
5.3.3基本控制規(guī)律
5.4信息論的基本知識
5.4.1信息的含義與特征
5.4.2信息的度量: 熵
5.4.3信息與管理的關系
習題
*第6章深化的系統概念
6.1引言
6.2自組織理論的基本知識
6.2.1自組織概念和自組織現象
6.2.2自組織理論的產生與發(fā)展
6.2.3自組織現象形成的條件
6.2.4自組織的幾種模式
6.3開放的復雜巨系統
6.3.1關于復雜性
6.3.2開放的復雜巨系統的基本概念
6.3.3研究開放的復雜巨系統需要方法論的轉變
6.4復雜適應系統
6.4.1適應性造就復雜性
6.4.2CAS理論的基本概念
6.4.3CAS理論的主要特點
6.5系統的系統(SoS)
習題
第7章系統模型與仿真
7.1引言
7.2系統模型的定義和作用
7.3系統模型的分類
7.3.1系統模型的分類方法
7.3.2模型庫與模型體系
7.4系統模型的構建
7.4.1數學模型的構建
7.4.2模擬模型的構建
7.4.3實體模型: 案例研究
7.5系統仿真
7.5.1系統仿真的概念與分類
7.5.2數字技術的系統仿真原理
7.5.3電子數字計算機仿真原理
7.5.4系統仿真的一般步驟
*7.6公平博弈的線性規(guī)劃模型
習題
第8章系統分析
8.1引言
8.2系統分析的基本概念
8.2.1系統分析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8.2.2蘭德型系統分析
8.2.3系統分析應該避免的問題
8.3技術經濟分析
8.3.1技術與經濟的關系
8.3.2技術經濟分析的基本指標
8.3.3技術經濟分析的若干相對指標
8.3.4技術經濟分析的可比性
8.4成本—效益分析
8.4.1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
8.4.2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方法
8.4.3資金的時間價值
8.4.4資金的等值計算
8.5量本利分析
8.5.1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
8.5.2盈虧平衡圖
8.5.3多個盈虧平衡點問題
8.5.4經營安全率
8.6可行性研究
8.6.1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概念
8.6.2可行性研究在項目發(fā)展周期中的地位
8.6.3可行性研究報告的主要內容
8.7PESTEL分析與SWOT分析
8.7.1PESTEL分析
8.7.2SWOT分析
8.8若干常用的方法
8.8.1代爾菲法
8.8.2頭腦風暴法及其他
8.9系統分析的案例
習題
第9章系統綜合與評價
9.1引言
9.2系統綜合與評價的復雜性
9.2.1困難所在與解決辦法
9.2.2方案的初選: 非劣解
9.2.3系統評價與系統分析和決策的關系
9.3指標評分法
9.3.1排隊打分法
9.3.2專家打分法
9.3.3兩兩比較法
9.3.4體操計分法
9.3.5連環(huán)比率法
9.3.6邏輯判斷評分法
9.4指標綜合的基本方法
9.4.1加法規(guī)則
9.4.2乘法規(guī)則
*9.5指標綜合的其他方法
9.5.1比率法
9.5.2乘除法
9.5.3功效系數法
9.5.4主次兼顧法
9.5.5指標規(guī)劃法
9.5.6指標分層法
9.6層次分析法
9.6.1AHP的基本步驟
9.6.2AHP基本思想的討論
習題
第10章系統可靠性
10.1引言
10.2系統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0.2.1從聯合國安理會表決制談起
10.2.2系統可靠性的含義
10.2.3可靠性指標的特征量
10.3系統可靠性模型
10.3.1串聯系統
10.3.2并聯系統
10.3.3(m,n)并聯結構模型與數學模型
10.3.4串并聯復合系統
10.3.5橋路系統
10.4系統可靠性設計
10.4.1冗余技術
10.4.2提高系統可靠性的其他技術措施
*10.5系統可靠度分配
10.5.1代數分配法
10.5.2加權分配法
10.5.3拉格朗日乘子法
10.5.4動態(tài)規(guī)劃法
習題
第11章投入產出分析
11.1引言
11.2投入產出表的一般結構
11.3投入產出表中的基本關系
11.3.1產出分配方程
11.3.2產值方程
11.3.3投入產出方程
11.3.4直接消耗系數
11.3.5技術結構矩陣
11.3.6完全消耗系數
11.4投入產出表的應用
11.4.1投入產出分析在計劃和預測方面的應用
11.4.2投入產出分析在政策模擬方面的應用
11.4.3其他應用
*11.5從《中國1997年投入產出表》看我國經濟狀況
*11.6從《中國2007年投入產出表》看我國經濟狀況
11.6.1編表說明
11.6.2基本結構和主要概念
11.6.3《中國2007年投入產出表》編制流程
11.6.4編表的數據口徑
11.6.5從2007年投入產出表分析我國的經濟狀況
11.7里昂節(jié)夫與投入產出分析
11.7.1里昂節(jié)夫生平
11.7.2投入產出分析在美國
11.7.3投入產出分析的發(fā)展
11.7.4投入產出分析在中國
習題
第12章系統工程人才的素質與培養(yǎng),系統工程的基本命題與基本原理
12.1引言
12.2系統工程人才的素質
12.3系統工程人才的培養(yǎng)
12.4系統工程基本命題ABC
12.5系統工程基本原理12條
12.6結束語
習題
附錄A錢學森院士的生平與系統工程
附錄B中國的系統工程與系統科學研究機構
附錄C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
附錄D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
附錄E羅馬俱樂部(The Club of Rome)
附錄F圣菲研究所(SFI)
第1版后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