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熱防護需求及難點分析
1.1 高超聲速飛行器氣動熱環(huán)境特點
1.1.1 高超聲速流動的基本特征
1.1.2 高超聲速氣動加熱特點
1.2 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熱環(huán)境特點及表征
1.2.1 發(fā)動機熱環(huán)境表征參數
1.2.2 發(fā)動機熱環(huán)境特點
1.2.3 熱環(huán)境參數測量方法
1.3 熱防護對發(fā)動機性能極限的影響探討
1.4 有限冷源下發(fā)動機熱防護關鍵難點分析
1.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超燃沖壓發(fā)動機熱防護途徑
2.1 熱防護方法分類
2.2 被動熱防護方法適用性評價
2.3 主動熱防護方法適用性評價
2.3.1 膜冷卻
2.3.2 發(fā)汗冷卻
2.3.3 再生冷卻
2.4 主被動復合熱防護方法可用性評價
2.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再生冷卻過程特點及冷卻通道內流動換熱機理
3.1 碳氫燃料超燃沖壓發(fā)動機再生冷卻過程基本特點
3.2 冷卻通道內燃料流動換熱特性基本研究方法
3.2.1 燃料裂解流動換熱實驗研究方法
3.2.2 燃料裂解流動換熱數值研究方法
3.3 冷卻通道內超臨界碳氫燃料流動換熱特性
3.3.1 超臨界流體基本傳熱現象及機制簡述
3.3.2 碳氫燃料跨臨界流動換熱特性
3.3.3 燃料熱裂解對吸熱和換熱特性的影響
3.4 超臨界碳氫燃料管內流動換熱關聯式
3.4.1 基本概念和常用換熱關聯式
3.4.2 超臨界碳氫燃料管內流動換熱關聯式總結
3.4.3 超臨界碳氫燃料流動換熱關聯式適用性分析
3.4.4 考慮裂解的超臨界碳氫燃料流動換熱關聯式
參考文獻
第4章 超燃沖壓發(fā)動機再生冷卻結構設計優(yōu)化
4.1 再生冷卻結構優(yōu)化設計原則
4.2 再生冷卻結構設計流程及模型
4.2.1 再生冷卻結構設計流程
4.2.2 再生冷卻結構設計準一維模型
4.2.3 再生冷卻結構設計多維模型
4.3 再生冷卻結構設計案例及分析
4.3.1 再生冷卻發(fā)動機物理模型及邊界條件
4.3.2 再生冷卻結構設計結果
4.4 并聯通道視角下的再生冷卻結構設計
4.4.1 并聯通道視角下冷卻通道結構設計問題分析
4.4.2 考慮并聯通道影響的再生冷卻結構設計研究工具簡介
4.4.3 再生冷卻并聯通道流量偏差機理及規(guī)律
4.4.4 考慮并聯通道效應的冷卻通道結構參數
設計優(yōu)化結果
參考文獻
第5章 再生冷卻對發(fā)動機性能影響分析
5.1 考慮冷卻/回熱的發(fā)動機性能分析模型
5.1.1 帶有裂解反應的冷卻/回熱過程流動傳熱模型
5.1.2 考慮散熱的超聲速燃燒過程模型
5.1.3 耦合傳熱過程計算分析模型
5.1.4 耦合傳熱過程求解方法
5.2 冷卻與燃燒過程耦合關系及影響分析
5.2.1 冷卻與燃燒耦合效應影響分析
5.2.2 回熱視角下冷卻對發(fā)動機性能影響分析
5.3 再生冷卻發(fā)動機能量梯級利用過程分析
5.3.1 能量梯級利用視角下發(fā)動機工作過程
5.3.2 能量梯級利用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熱防護方法提升途徑及新方向
6.1 熱防護效果提升新技術思路簡介
6.2 低阻強化換熱調控技術
6.3 主/被動復合熱防護技術
6.4 再生/膜復合冷卻技術
6.5 再生/發(fā)汗復合冷卻技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