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生產學》課程理論性強、內容抽象、涉及面廣,必須要注重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本課程堅持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在實踐教學中,增加實習和實驗內容,增強學生的實操動手能力和實驗技能,注重教學實習基地建設,加大實踐性教學的比重,根據課程及內容特點,讓學生經常參與到教學、科研基地的相關科研活動中,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掌握,從而鍛煉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利用所學知識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實習實驗指導內容與昝林森主編的《牛生產學》課程相配套,適用于全國農林院校動物科學專業(yè)本科生實習實驗。開設《牛生產學》課程的實習,使學生能夠通過牛品種的識別與鑒定,認識不同的牛品種;借助觀察鑒定、測量鑒定評定牛的體型外貌,學會評分鑒定(外貌評分、體況評分、行走評分、瘤胃充盈度評分、糞便評分、奶牛前后肢評分、奶牛乳房清潔度評分、奶牛乳頭末端評分等)方法;通過牙齒鑒定法鑒定牛的年齡;掌握犢牛飼喂初乳的時間和喂量;學會犢牛去角的方法;現場操作奶牛機械化擠奶程序;現場調制全混合日糧并進行效果評價;現場觀看規(guī)模奶牛場糞污處理;了解奶牛場生物安全防護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