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緒論 1
1.1 植物源農藥概述 1
1.1.1 植物源殺菌劑概述 2
1.1.2 植物源殺蟲劑研究進展 3
1.2 博落回概況 7
1.2.1 罌粟科博落回屬簡介 7
1.2.2 博落回植物學特征 7
1.2.3 博落回屬植物化學成分研究 8
1.2.4 博落回屬植物藥理研究 10
1.2.5 博落回屬植物農用活性研究 11
1.2.6 博落回屬植物的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的研究 14
1.2.7 博落回生物堿檢測方法概述 15
1.2.8 博落回毒理 16
1.3 血根堿的研究進展 17
1.3.1 血根堿的理化性質 17
1.3.2 血根堿的藥理作用 19
1.4 主要研究內容 20
第2 章 博落回有效成分的分離、活性及主要成分穩(wěn)定性研究 23
2.1 引言 23
2.2 材料與儀器 23
2.2.1 主要儀器 23
2.2.2 植物材料 24
2.2.3 供試昆蟲 24
2.2.4 供試菌株 24
2.2.5 主要試劑 25
2.2.6 培養(yǎng)基 25
2.3 方法 25
2.3.1 博落回全草生物堿提取與分離流程 25
2.3.2 濾液(B)部分的分離和純化 25
2.3.3 紅色沉淀(E)部分的分離與制備 26
2.3.4 紅色溶液(F)部分的分離與純化 26
2.3.5 化合物的結構解析 26
2.3.6 生物活性測定 27
2.3.7 血根堿和白屈菜赤堿的穩(wěn)定性研究 27
2.4 結果與討論 30
2.4.1 單體成分的鑒定 30
2.4.2 提取物和單體的活性測定 63
2.4.3 血根堿和白屈菜赤堿的穩(wěn)定性影響因素研究 67
2.5 本章小結 75
第3 章 血根堿對根癌農桿菌抑菌活性和機制的研究 79
3.1 引言 79
3.2 材料與儀器 80
3.2.1 實驗試劑 80
3.2.2 實驗菌株 80
3.2.3 主要儀器 80
3.3 方法 80
3.3.1 血根堿抑菌活性的影響因素 80
3.3.2 血根堿對根癌農桿菌生長曲線測定 81
3.3.3 血根堿對根癌農桿菌結構的影響 82
3.3.4 血根堿對根癌農桿菌細胞膜通透性的影響 83
3.3.5 血根堿對根癌農桿菌脫氫酶和ATP 酶活性的影響 84
3.3.6 血根堿對根癌農桿菌物質代謝的影響 84
3.3.7 DNA 與血根堿的結合實驗 85
3.3.8 數據處理 85
3.4 結果與討論 85
3.4.1 血根堿抑菌活性的影響因素 85
3.4.2 血根堿對根癌農桿菌生長曲線測定 88
3.4.3 血根堿與根癌農桿菌的結合方式 89
3.4.4 結構觀察 90
3.4.5 血根堿對根癌農桿菌細胞膜通透性的影響 91
3.4.6 血根堿對根癌農桿菌脫氫酶和ATP 酶活性的影響 94
3.4.7 血根堿對根癌農桿菌物質代謝的影響 96
3.5 本章小結 98
第4 章 血根堿對黃粉蟲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機理的研究 102
4.1 引言 102
4.2 材料與儀器 103
4.2.1 實驗試劑 103
4.2.2 供試昆蟲 103
4.3 方法 103
4.3.1 血根堿對黃粉蟲的殺蟲活性及中毒癥狀觀察 103
4.3.2 血根堿對黃粉蟲中腸的影響 105
4.3.3 血根堿對黃粉蟲幼蟲解毒酶的影響 107
4.3.4 血根堿對黃粉蟲幼蟲神經生理的影響 108
4.3.5 數據統(tǒng)計及分析 110
4.4 結果與討論 110
4.4.1 血根堿對黃粉蟲的致毒癥狀 110
4.4.2 血根堿對黃粉蟲的殺蟲活性作用方式 111
4.4.3 血根堿對黃粉蟲中腸組織的影響 113
4.4.4 血根堿對黃粉蟲中腸消化酶的影響 113
4.4.5 血根堿對黃粉蟲體內代謝酶的影響 115
4.4.6 血根堿對黃粉蟲神經生理的影響 118
4.5 本章小結 121
第5 章 博落回揮發(fā)油成分研究 125
5.1 引言 125
5.2 材料與儀器 126
5.2.1 材料與試劑 126
5.2.2 儀器與設備 126
5.3 方法 126
5.3.1 揮發(fā)油提取 126
5.3.2 GC-MS 測定條件 126
5.3.3 清除自由基活性 127
5.4 結果與分析 127
5.4.1 根揮發(fā)油化學成分分析 127
5.4.2 莖揮發(fā)油化學成分分析 132
5.4.3 葉揮發(fā)油化學成分分析 133
5.4.4 不同部位揮發(fā)油的主成分及含量 133
5.4.5 揮發(fā)油清除自由基的活性 134
5.5 本章小結 135
第6 章 博落回微乳劑的研制 137
6.1 材料 137
6.2 儀器 137
6.3 方法 138
6.3.1 博落回提取物的制備 138
6.3.2 處方前研究 138
6.3.3 微乳劑研制 138
6.3.4 藥效評價 138
6.4 技術路線 139
6.4.1 農藥微乳劑配方設計研究 139
6.4.2 擬三元相圖的繪制 139
6.4.3 正交實驗安排 140
6.4.4 最佳相圖的選擇 140
6.4.5 防凍劑的篩選 140
6.5 結果與討論 141
6.5.1 最佳相圖的選擇 141
6.5.2 防凍劑的篩選結果 144
6.5.3 農藥博落回總生物堿微乳劑原藥的配方 145
6.5.4 微乳劑質量評價 145
6.6 本章小結 147
第7 章 結論與展望 149
7.1 結論 149
7.2 展望 152
7.3 創(chuàng)新點 153
參考文獻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