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論叢》堅持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辦刊方針,以促進清史研究的發(fā)展與繁榮。凡是對有關清史的某一問題確有認真研究,哪怕這種研究成果還不夠成熟,但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有助于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研究與探討,都盡量予以發(fā)表。文章字數(shù)一般不作限制。潛心研究、學風嚴謹、把握學術前沿是該集刊的重要特色。該集刊在海內外有廣泛影響,頗受學術界的重視。在由中華書局出版期間,一直被作為重點圖書出版。《清史論叢》自創(chuàng)辦以來,一直被海內外清史研究者、高校及相關研究單位廣泛收藏。美國哈佛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臺灣中研院等許多著名科研機構的圖書館,均將該集刊作為清史研究圖書,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本輯為二〇一九年*輯,主要關注清代前期西南地區(qū)改土歸流與土司問題處理、清代朝考的類別及新進士朝考的性質、科舉取士對西南邊遠省份的政策傾斜、清朝奉祀生制度,以及人物如李光地、章學誠等在地方治理、治學追求等方面的研究,將其中的*科研成果集中呈現(xiàn),以便同行借鑒、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