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專家贊譽 XV
序 XXXVI
做母親的第一年,是一場修行 001
新生兒期 005
媽媽準備好
科學坐月子 008
原則一:坐月子不等于坐著不動 009
原則二:坐月子期間更要注重個人清潔 009
原則三:科學地吃才能更好地下奶 011
原則四:室溫 26~27℃,以感到舒適為原則 012
原則五:月子期間禁忌—同房 012
產后抑郁 015
產后抑郁癥就在我們身邊 015
產后抑郁癥的 8 個特點 017
預防產后抑郁( 后附“給爸爸的一封信”) 018
產后護理 022
產后塑形的能與不能 022
哺乳期護膚,和孕期一致最安全 027
漲奶、堵奶、乳腺炎和乳房護理方案 029
寶寶說明書
生長發(fā)育 034
基本特征 :身長體重的標準范圍 035
外觀觀察:嬰兒特征和不正常表現 037
感知能力:聽覺優(yōu)先于視覺發(fā)展, 觸覺、嗅覺很敏感 043
特別注意:寶寶的“性早熟”現象 046
日常護理 049
怎么抱寶寶 049
怎么解讀寶寶的哭聲 055
怎么裹襁褓 062
怎么換尿布 065
怎么做臍帶護理 068
怎么給寶寶做日常清潔 069
怎么做鼻腔護理 074
怎么給寶寶剪指甲 076
怎么觀察寶寶的排泄物 078
怎么清潔寶寶私處 081
怎么給寶寶做撫觸 083
給寶寶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090
喂養(yǎng) 095
母乳有哪些難以被取代的優(yōu)點 095
掌握正確時間和姿勢,哺乳更順利 096
奶水不夠的解決方案 102
寶寶吐奶的解決方案 104
新手爸媽的第二種選擇:混合喂養(yǎng) 107
睡眠 115
睡眠特征:時間長,不分晝夜 115
用母乳喂養(yǎng)引導寶寶睡眠規(guī)律 116
睡眠小障礙:如何應對腸絞痛和日夜顛倒 117
1~3歲月齡 121
媽媽準備好
“月子病” 124
媽媽產后會有哪些“不舒服” 124
“月子病”更多的是“心病” 126
如何有效緩解身體不適 127
產后塑形 131
控制體重,從科學飲食開始 131
盆底肌修復,告別漏尿煩惱 134
腹直肌修復,緊致小腹第一步 135
寶寶說明書
生長發(fā)育 140
基本特征:“大飛躍”和生長停滯交替進行 141
感知能力:會抬頭和微笑,游戲互動和重要 143
日常護理 149
養(yǎng)出好看的頭型 149
有了枕禿別驚慌 151
o形腿,x形腿和腿紋不對稱 152
發(fā)現斜頸及時就醫(yī) 153
沒有出牙,也要做好口腔清潔 154
寶寶冬天穿衣的原則 156
喂養(yǎng) 159
吃奶多——“猛漲期”來了 159
夜奶,當斷則斷 161
厭奶 165
睡眠 172
4~8周 寶寶睡眠情況和“吃玩睡”時間安排 172
8~12周 寶寶睡眠情況和“吃玩睡”時間安排 174
4~7月齡 177
媽媽準備好
選擇做全職媽媽 181
跟爸爸商量好 182
做好心理準備和規(guī)劃 182
選擇做職場媽媽 184
挑選合適的照顧人 185
給寶寶高質量的陪伴 185
寶寶說明書
生長發(fā)育 188
基本特征:長第一顆牙,能坐著就不躺著 189
感知能力:尋求關注,有小情緒了 192
語言發(fā)展:腦發(fā)育關鍵期,做個“話嘮”父母 199
日常護理 205
口水泛濫的護理 205
6個技巧緩解寶寶長牙不適 208
寶寶吃手有利弊,這個階段不用急 211
喂養(yǎng) 213
科學背奶攻略 213
母乳如何儲存和保鮮 215
輔食添加的順序和禁忌 217
睡眠 228
睡眠特征:向成人睡眠模式轉變 228
嚴格為寶寶建立固定的作息表 229
睡眠小障礙:如何應對寶寶夜醒 231
8~12月齡 235
媽媽準備好
做一個快樂的媽媽 238
法則一:弱化當媽后的委屈心理,擺正當媽的心態(tài) 239
法則二:當媽后,你要相信自己變得更棒了! 239
法則三:給自己處理壞情緒的時間 240
法則四:學會放手,相信爸爸也能帶娃 241
很忙的爸爸也能成為一個好爸爸 242
“父親效能”在中國家庭中的重要意義 243
爸爸在親子關系中的三個關鍵作用 244
寶寶說明書
生長發(fā)育 248
感知能力:顯露社交屬性,安全感的建立期 252
運動能力:從爬行到學步,正確引導動作要點 257
語言發(fā)展:開發(fā)第二外語的好時機 261
日常護理 267
寶寶可以用枕頭嗎 267
給寶寶選擇有“操控感”的玩具 268
喂養(yǎng) 273
斷奶的時機選擇很重要 273
斷奶方式和禁忌 275
開始添加“手指食物” 278
8個月開始讓寶寶自己吃鈑 282
睡眠 285
睡眠特征:可以睡整覺了 285
穩(wěn)固已經成型的作息表 286
疾病護理 289
01 黃疸 290
在家護理 291
就醫(yī)原則 292
02 尿布疹 294
在家護理 295
就醫(yī)原則 296
03 腹瀉 298
在家護理 299
就醫(yī)原則 300
04 鵝口瘡 303
在家護理 304
就醫(yī)原則 305
05 蚊蟲叮咬 307
在家護理 308
就醫(yī)原則 309
06 濕疹 311
在家護理 312
就醫(yī)原則 313
07 食物過敏 316
在家護理 317
就醫(yī)原則 317
08 胃腸脹氣 320
在家護理 321
就醫(yī)原則 322
09 毛細支氣管炎 324
在家護理 325
就醫(yī)原則 325
10 腸絞痛 328
在家護理 329
就醫(yī)原則 330
11 幼兒急疹 333
在家護理 334
就醫(yī)原則 335
12 熱性驚厥 337
在家護理 337
就醫(yī)原則 339
13 咳嗽 341
在家護理 341
就醫(yī)原則 342
14 發(fā)熱 345
在家護理 346
就醫(yī)原則 347
15 鼻塞流涕 349
在家護理 350
就醫(yī)原則 351
16 手足口病 353
在家護理 354
就醫(yī)原則 354
17 流感 357
在家護理 358
就醫(yī)原則 360
18 痱子 362
在家護理 363
就醫(yī)原則 364
7寶寶的第二年,
值得期待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