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藝文叢》系由海淀區(qū)作家協會牽頭組織,由海淀區(qū)作協會員參與著作的一套反映改革開發(fā)四十年海淀區(qū)核心區(qū)建設、北京三山五園文化和西山文化帶新農村新農民面貌的優(yōu)秀文學創(chuàng)作和散文隨筆作品。該叢書一套十本,黑白印刷。大32開本,平裝膠釘。定價為160元/套,于2019年4月出版。1、屐痕處處 /作者 劉桂文 本書題材為散文本書通過對作者自己身邊事、身邊人以及村落的變化,用散文和隨筆的方式,寫出了北京海淀的時代特征和村莊、民風、民情,記錄了海淀區(qū)西山的農村和農民生活。從農民的角度反映改革開發(fā)四十年海淀區(qū)核心區(qū)建設變化帶給自己的切身體驗。 2. 一一零路車上的老人 /趙國培本書題材為散文 作者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用地道老北京人的視角,樸實無華的文風,記錄了半個世紀以來真實北京郊區(qū)農民生活和改革開發(fā)四十年來的人物變化,以及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接觸到的農民文學家、農民詩歌創(chuàng)作者的狀態(tài)。通過作品講述了一個農民詩人和文學愛好者的成長路徑。 3. 書雨書晨 /張舒宇 張舒宸舒宇舒宸本書題材為詩歌 作者(兩姊妹)出生于美麗的獅城,幼兒園時回到中國。古城濃郁的文化氛圍讓她們由衷地愛上詩詞歌賦。遠離了當初喜歡的教堂里的贊美詩;忘了兒時曾經流利的英語,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是新一代00后孩子們展示給我們不一樣的面貌。 4.有種生物叫你的小孩 /逍山本書題材為散文 老師是怎么樣帶自己孩子的?這個當語文老師的媽媽,就用自己的筆觸記錄下來自己孩子從出生、成長的過程,細膩的講述了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故事。作品筆觸細膩,感情真摯,出處流露出一個母親對于自己孩子的愛和呵護,也從側面表達了一位教師為了教育事業(yè)做出的犧牲。 5. 詩意深處/黃佐鴻本書題材為散文 一個人對于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愛,好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行動,適應社會的要求,做好自己。作者將文字作為自己的表達方式,通過對于古人和古跡以及古詩詞的追蹤,沉浸在古人與今日的對話中,把自己的情感和古人的顛沛融為一體,在他的筆下,那些古詩詞和傳奇人物,猶如舞臺大幕拉開,逐一細細道來。 6.一天天一年年/童紫暉本書題材為散文 轉身是三山的蒼翠,五園的靜默,回首是核心區(qū)的璀璨,中關村的輝煌,新世紀以來的社會變遷,大人說的足夠多,足夠細致,那么在一個生在西山,長在海淀,就讀重點中學的孩子眼里又是什么樣的呢?身后的歷史、面前的喧囂都是她感興趣的,也是她要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的。7.巜四十分鐘》董明昊本書題材為散文 小時候老家的溫暖和瑣碎,姥姥姥爺的固執(zhí)和牽絆。在孩子的眼中就是天天的吵鬧和較勁。從重點小學到重點中學,再到全國聞名的重點高中——衡水中學,董明昊喜歡寫作,但是這個一路走來的贏家,卻說自己喜歡的是鄉(xiāng)土尋根文學。所以他把自己對家鄉(xiāng)、對故土、對姥姥姥爺以及自己的童年記憶,記錄下來。 8 時光如棉/林蕾本書題材為散文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家鄉(xiāng)情懷,作者的家鄉(xiāng)情懷就是流浪在天空上的那朵白云,如棉,如絲,如線?!稌r光如棉》是作者從第三者的角度,審視著身邊的社會變遷,時光流轉和物是人非。細膩的感情,溫婉的表述,這是一個如棉般溫暖的朋友圈。 9《云迪詩稿》,李云迪本書題材為詩歌 《云迪詩稿》作者用詩去記錄生活,記錄變化,感悟生活和社會。在海淀這塊改革開放和創(chuàng)新變革的前沿,記錄四十年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自己一步步走過的路,唱過的歌,流過的淚水感悟和深情。對生活,對朋友,對職業(yè),那一波波坎坷和無奈,都用每一首詩表達和記錄下來。 10風流河間地/海珺本書題材為散文 京津冀一體化發(fā)展的背景下,一個從河北走出來的軍人,滿懷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和對祖國的深情,記錄下來自己在成長路上的所思、所想。滿滿的都是對自己故土的赤子情懷和真摯感情,文中有對家鄉(xiāng)革命時代熱土的追思,有對改革開放以來翻天覆地變化的記錄,字字句句,情深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