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存歷史、傳承文化以及服務學?!半p一流”建設,學校決定編纂《中國共產黨武漢大學組織史資料(2007.01-2017.12)》(以下簡稱《組織史資料(第四卷)》)。《組織史資料(第四卷)》的編纂工作,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真實、客觀、全面、準確地記載了十年來武漢大學的組織發(fā)展進程和重大事項,是一部信息全面、真實可靠,可讀性強和存史價值高的資料性工具書。《組織史資料(第四卷)》的編纂,在資料收集范圍、編寫體例及寫作規(guī)范上,都沿襲了前幾卷的風格。本卷按組織機構設置類型,大體分為十大類。即學校黨委領導機構,學校行政領導機構,學校學術組織機構,學校黨委、紀委工作機構,學校行政工作機構,學校直屬單位,學校學院(系),學??茖W研究機構,學校群團組織機構,學校經營性單位以及其他組織。由于機構的調整變化很大,以現在的運行單位為基礎,將曾經獨立存在運行的單位涵蓋其中,如寫黨政辦公室,就將校長辦公室、保密辦公室涵蓋其中:寫校友事務與發(fā)展聯絡處時,將校友會、董事會、基金會“三會”涵蓋其中;寫后勤保障部時,將基建管理部涵蓋其中。有的單位以掛靠的形式出現,如北京研究院、廣東研究院、蘇州研究院、西南研究院、宜昌研究院、東北研究院等掛靠在黨政辦公室。有的單位名稱發(fā)生了變化,以現在名稱為基礎,對曾經出現過的名稱進行追溯,如寫資產經營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時,就對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部進行追溯。武漢大學東湖分校(現名武漢東湖學院)、武漢大學珞珈學院(現名武漢晴川學院),曾經是武漢大學的二級學院。為了傳承這段歷史,將武漢大學東湖分校、武漢大學珞珈學院的組織沿革情況一并收入。由于各單位性質的差異,寫作的文風不盡相同,但都在存史上達到了應有目的。有的單位撰寫超過了規(guī)定數字,但史料十分珍貴,所以就保存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