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海派文化
(一)海派文化的形成機理
(二)海派文化的特性
(三)走出思想認識上的誤區(qū)
(四)弘揚海派文化的現(xiàn)實意義
二、海派文化的經濟基礎
(一)經濟中心地位的確立(1843—1937年)
(二)戰(zhàn)火中的經濟沉浮(1937—1949年)
(三)經濟中心功能的再造(1949年以后)
三、海派文化的契約精神
(一)契約精神的概念與內涵
(二)契約精神的西風東漸
(三)工商繁榮是海派契約精神的內生動力
四、從教育比較中看海派文化
(一)圣約翰大學帶來的指標性意義
(二)上海書院教育的歷史傳統(tǒng)
(三)不同教育模式的優(yōu)劣比較
五、海派建筑與上海城市風貌
(一)上海城市的歷史演變和海派建筑
(二)海派建筑對市民生活和文化的影響
(三)城市更新中海派建筑的歷史文化價值
六、海派文藝的特色
(一)海派畫派
(二)海派戲劇
(三)海派電影
(四)海派文學
(五)結語
七、海派文化的生活方式
(一)物質層面上的衣食住行
(二)精神層面上的各種消費
(三)待人接物上的處事態(tài)度
(四)結語
八、哲學視角下的海派文化
(一)華夏文明起源于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知
(二)結構性調整與理性選擇
(三)海派文化的“知行合一”及唯實主義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