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yè)也有些許年了,由于當時選擇《專利權濫用法律問題研究》這一較冷僻的問題作為博士畢業(yè)論文題目(碩士論文題目還差不多),因此在答辯完后論文也就一直被自己束之高閣。2017年3月,我國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公布了整合和統(tǒng)一后的《關于濫用知識產權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開始向全社會征求意見,為此本人重新對論文內容進行了大幅度的增新和修改,從而形成《專利權濫用法律問題研究》?!秾@麢酁E用法律問題研究》共分六部分(七章),主要運用歷史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比較分析方法和經濟學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以對專利權濫用行為的分析為主線,對專利權濫用的理論基礎、歷史來源、認定標準、表現形式和規(guī)制必要性等問題進行了較全面的探討,其中:“專利權濫用的基礎理論”部分通過歷史考察和比較分析認為,我國法律未承認禁止權利濫用為民法基本原則,但民法規(guī)定“不得濫用民事權利”作為一般條款同樣可以適用于行使專利權的行為;通過對專利權濫用的來源、概念和特征的探討和分析,《專利權濫用法律問題研究》將其定義為一種主要表現為排除、限制競爭的權利濫用行為,因此專利權濫用的行為應更多地承擔反壟斷法上的法律責任。“專利權濫用的認定”部分通過對專利權濫用發(fā)展歷史的分析和比較,論述了知識產權政策原則和合理性原則應作為專利權濫用認定的基本原則;從專利權濫用的內涵出發(fā),認為應從專利權的正當界限和反壟斷法規(guī)則兩個方面建立專利權濫用的具體認定標準?!皩@麢酁E用行為分析(上)(下)”兩部分則從專利權的實施、行使和保護這一權利行使過程出發(fā),在歷史考察的基礎上,通過比較各種典型濫用行為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不同時期的立法和判例,分析各國家和地區(qū)在不同時期采取的不同態(tài)度。《專利權濫用法律問題研究》認為,各國家和地區(qū)對專利權濫用行為的態(tài)度變得更加寬松和謹慎,對絕大多數的濫用行為傾向于采取“合理性原則”進行分析,表現為一種為維護市場競爭、嚴格限制專利權濫用適用范圍的發(fā)展趨勢。此外,在區(qū)分專利制度與行使專利權的基礎上,將利用專利制度程序的濫用行為排除于專利權濫用行為之外;通過分析和比較專利聯(lián)營、技術標準和垃圾專利中因行使專利權而產生的各種濫用行為后認為,這些濫用行為大多數與典型濫用行為并無本質上的區(qū)別,因此立法上無需對其作專門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