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讀《說苑·辨物》,見其所載:“吾聞上古之為醫(yī)者日苗父,苗父之為醫(yī)也,以菅為席,以芻為狗,北面而祝,發(fā)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边@大概是關于音樂治療方法的記載吧。意思是說,距今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會里,有一位名叫苗父的醫(yī)生,他以竹管樂器演奏的形式為席地而坐的患者治病,愈人很多。這個記載說明,在古代真正好的中醫(yī)不用針灸或中藥,而是用音樂治療,一曲終了,病退人安。《左傳》中也說,音樂像藥物一樣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長壽。從出土的樂器文物來看,遠古時期,十萬年前中國山西即有石塤出現(xiàn),說明當時人類已經懂得使用石塤來放松身心,保持健康。考古學家已經印證“原始先人吹塤、群民圍篝火而聽”的傳說,可知伏羲氏“造瑟塤調理百病”的歷史傳說,應不虛假。依實證,古塤、竽音、葫蘆笙等土音,可以入脾胃,對脾胃有好的理療養(yǎng)生功能。賈湖骨笛出土于距今7800年~9000年的同時期豐富的史前聚落遺址——河南賈湖遺址。賈湖骨笛橫空出世,無疑為我們研究中國音樂與樂器發(fā)展史,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賈湖骨笛作為罕見的史前神器、作為中華民族必須翻越的從蒙昧走向文明的第1座珠穆朗瑪峰,其對此后聞名于世的中國禮、樂制度,土生土長的中國道家、道教,乃至整個中國文化、文明有重要影響。